吴以岭靠几条虫卖了几个亿。
两只KN95口罩、两包医用外科口罩、两盒连花清瘟胶囊、一包80片的消毒纸巾以及一本防疫指南——最近,许多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收到了这样一份来自祖国的“健康包”。
作为“健康包”中唯一的药品,连花清瘟胶囊几乎瞬间爆红海外,不少人抱着“中国政府都专门给留学生寄了,说明这药肯定有用”的想法,开始疯狂抢购。
一时间,连花清瘟胶囊的价格在海外被“炒”上了天。在跨境电商eBay平台上,一盒国内零售价15元起的连花清瘟胶囊,国外的平均售价已经超过70元,单价暴涨近5倍,而且大多需要等待半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收到货。
这并不是连花清瘟胶囊第一次成为焦点。不久前,钟南山团队经研究认为,连花清瘟胶囊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也曾引发大量关注。
不过谁能想到,这个“网红”药的研发者吴以岭,竟然是靠着五只虫子发的家……
生于“非典”,用于“新冠”
这次让吴以岭身价暴涨至百亿的连花清瘟胶囊,其实是他为了抗击“非典”而研发的。
2003年,广东一些地方不明发热患者增多,并迅速呈蔓延之势。作为学医出身的药企老板,吴以岭很快意识到事情不同寻常,便根据大量古方研制出了预防药方。在明确这种病症是“非典”后,他立即全面启动新药研发工作。
随后不久,连花清瘟胶囊进入抗SARS新药快速审批绿色通道,但紧赶慢赶,直到2004年5月才获准生产上市。此时,“非典”疫情已经结束。
但真正的良药总能找到用武之地。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对甲型H1N1、乙型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均具有抑制作用。
从2005年至2019年,连花清瘟胶囊累计18次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列入治疗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诊疗方案。
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连花清瘟胶囊很快被用到抗疫第一线: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将其列为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
经过近2个月的考验,它终于迎来“高光时刻”:
3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连花清瘟胶囊和金花清感颗粒、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并称为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
同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称,连花清瘟主要的功效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对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3月25日,在中欧抗疫交流会上,钟南山院士特别介绍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他表示,284名病人使用连花清瘟进行治疗的康复率达到了91.5%。
国家+专家的双重认证,让连花清瘟胶囊在国内迅速成为“网红”抗疫药。而随着“健康包”的走红,以及中国医疗专家团队曾带着它支援意大利等国,连花清瘟胶囊也扬名海外。
连花清瘟胶囊的火爆,直接体现在以岭药业2020年第一季度大幅度增长的业绩上。
3月30日,以岭药业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预计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为4.3亿-4.6亿,比上年同期增长50%-60%。这是自9年前上市以来,以岭药业单季度盈利最多的一次。
除了业绩增长,以岭药业的股价也一路走高。今天中午,以岭药业发布公告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新增适应症获得批准。说明书中的“功能主治”项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常规治疗中,可用于轻型、普通型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截至目前,以岭药业市值已经飙升至377亿元。
靠5只虫子发家
吴以岭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家庭。
1949年,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中医药世家,从小耳濡目染,5岁就能背药方、辨草药,13岁便识得200多味中草药。
高中时,吴以岭受文革影响辍学在家,索性开始随父亲行医。期间,他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家藏的中医典籍看了个遍,越看越有味,立志以后要做个好中医。
1977年,28岁“高龄”的吴以岭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当时的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因为专业基础扎实,短短2年后,他便被录取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与糖尿病专业首届硕士研究生。
1982年,吴以岭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但或许命运注定要让他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当时,他给一位身患冠心病的病人开了4服含有全蝎的药,没想到对方搞错,竟然一次性服用了。吴以岭知道后惊出一身冷汗,可万万没想到,这个错误不仅没有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反而取得了优于传统药物的疗效。
吴以岭受此启发,在原有药方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最终研制出了一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特处方,并将其命名为“通心络”。
通心络的配方中含有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刚开始并不被看好,甚至有老中医直言:“吴大夫你这开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堆虫子。”
但之后,这些虫子取得的治疗效果让老中医大跌眼镜。
通心络大获成功,吴以岭便琢磨起自己“良药救厄、广行于世”的梦想:
“我从30多岁研究生毕业到60岁退休,平均每天看50个病人,就算一辈子不干其他任何事,顶多能诊治30多万个病人。(如果能)把有效处方转化成创新中药,就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然而,“敲”开药企大门远比他想象中难得多。对方要么用“一时很难拿到药号”来搪塞他,要么开出苛刻条件让他知难而退。
1989年,有港商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为他投资或与他合作,但前提是,必须先把他的科研成果拿到境外注册。吴以岭二话没说就拒绝了。
眼看合作这条路走不通,他一咬牙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辞掉“铁饭碗”,“下海”自己干。
1992年,43岁的吴以岭东拼西凑借来10万元,租了几间小平房,招来几名员工,创办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这就是以岭药业的前身。
为了推广通心络,吴以岭不惜自己掏钱做了300份胶囊,免费送给病人服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到2010年,通心络一个品种的营收就有9.2亿。对此,吴以岭靠几条虫卖了几个亿。
“A股院士首富”
2009年,吴以岭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度引起争议。
尽管他在络病学方面是首屈一指的专家,但人们似乎更关注其企业家的身份,认为“企业家院士”不妥。对此,他选择了沉默,只是一如既往地埋头于自己所钟爱的络病理论及治疗方药研究。
多年后回忆起那段时光,吴以岭说:“我们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2011年,他再一次践行了这句话。他给亲属发放“超大红包”,将自己的一部分股份转让给他们。儿子吴相君、女儿吴瑞、哥哥吴以池、侄子吴相锋、弟弟吴以红、姐姐吴希珍都拿到了股份。
同年7月,以岭药业上市。当天,吴氏家族一下诞生了7位亿万富翁。其中,吴以岭身价接近50亿,被称为“A股院士首富”。
外界质疑吴以岭,认为他这是在搞“家族制”企业,他没有辩驳。后来还是其女儿吴瑞解释称,以岭药业是家族持股较多,但并不实行家族控制。在董监高层级里,只有哥哥吴相君和自己是家族成员,其余均为在公司工作多年的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
面对争议时能淡定处之,面对权力时,吴以岭也能不忘初心。
2013年,以岭药业上市后的发展步入正轨。他便急流勇退,将公司交给一双儿女,自己选择退休。
退休之后,他忙着做研究、写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3年,其领衔团队完成的“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8年,其《脉络论》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干回了老本行——每周二上午在络病门诊室坐诊。而作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之一,他的挂号费才8元钱。
吴以岭在坐诊。
今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由吴以岭领衔团队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而该奖系2019年度医学领域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吴以岭做学问做到院士,做生意做到上市,然而提及医生、院士、企业家这些名头,他总是淡然一笑说:“我就是一个大夫。”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内涵广泛,中医健康服务体系是在“大健康观”引领下,采用中医中药理念、技术和方法为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服务。因此,中医药多样化发展前途广阔。创新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内容,对提升中医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很大作用。除此之外,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需要着力提升其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中医药根植于传统文化,与百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政府需要合理引导和利用这种亲近感,实现“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
从中药材产量来看,2017年中国中药材产量为424.3万吨,同比增长6%。预计2018年中国中药材产量在450万吨左右。
2012-2018年中国中药材产量及增长
需求量方面,2017年中国中药材需求量为412.5万吨,同比增长6.1%。预计2018年中国中药材需求量在430万吨左右。
2012-2018年中国中药材需求量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