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我国有711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电子图书、电子书”,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电子书相关企业;而2022年1月,这个数据是超2800家。
业内人士指出,利益分成模式的不科学成为掣肘电子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内电子书市场发展早期,出版社大多是在纸质书出版之后,将其数字化并把内容授权给互联网平台发布。然而,平台方基于天然的互联网营销思维,往往把电子书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给读者,以达到引流的目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广告、引流给纸质书和其他网上购物等方式将流量变现。某出版类电子书作者在知乎上透露,在微信读书上线一本电子书,作者可以获得的稿费为“微信读书当月全部会员费收入×90%×电子书当月阅读量÷微信读书所有图书阅读量”,与书的定价无关。据测算,普通作者的稿费微乎其微,相关方面获得的版税等利益分成也不值一提,导致出版社和互联网平台主客易位。平台方不重视,出版社不积极,作者不主动,就难以生产出优质内容。
用户本位才是互联网营销所向披靡的立身之本。振兴电子书市场,迫切需要树立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建立合理的相关利益分配机制。《2022—2028中国电子书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指出,在众多数字资源中,68.3%的读者对电子书感兴趣,位居首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更进一步指出,2022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389.3亿元,同比实现了8.8%的高速增长,当年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4.92亿。可见,问题的关键不是读者对电子书不感兴趣,而是优质内容缺乏。
为了挽救电子书的颓势,近年来,出版界陆续涌现出很多创举。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火种》和《提问诸子》丛书等融媒体电子书,融入音频、视频甚至是交互游戏等新媒体元素,将沉浸式阅读、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深度融合;“电子书网络出版云平台(ECPP)”搭建在出版社的自有网络域名之上,实现出版社自主出版电子书;掌阅推出的阅读推广虚拟数字人 “元壹梦”,将交互阅读推广活动做得时尚感满满。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理顺相关利益机制,做好电子书的优质内容,不断提升阅读体验,电子书必将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