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钠离子电池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24年以来,钠离子电池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签约、备案、开工的钠电项目已经超过20个,涉及电芯、正负极材料等诸多细分领域,项目投资总额近400亿元。”在6月13-14日举行的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公布了上述数据。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秘书刘冉冉在此次论坛上介绍称,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投产的钠离子电池专用产能达到10 GWh,比2022年底增加了8 GWh;预计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需求量达11.9 GWh,出货量有望突破1 GWh;到2025年,中国钠离子电池的规划产能预计达60 GWh。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树军对界面新闻表示,2024年钠离子电池投资加速,主要是因为市场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机会,以及头部企业的投资带动。

2024年3月,华阳新材料集团和科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万套(100万只圆柱电池)两轮车钠离子电池包销售合同;台铃与湖州超钠合作发布了钠电电动两轮车,并在济南实现了上市售卖;5月,广西南宁投运了全球首个10 MWh钠离子电池电网侧储能电站。

2024年3月,华阳新材料集团和科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万套(100万只圆柱电池)两轮车钠离子电池包销售合同;台铃与湖州超钠合作发布了钠电电动两轮车,并在济南实现了上市售卖;5月,广西南宁投运了全球首个10 MWh钠离子电池电网侧储能电站。

在李树军看来,2021-2025年是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实施阶段。其中,2024年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成长期,具体表现是市场拓展力度加强,明年将进入商业化。“根据中科海钠的开发进度,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量产成本将在2025年底与磷酸铁锂基本相当。”李树军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2026-2030年,国内钠离子电池将进入产业化成熟推广阶段,到2030年将逐渐形成500-1000 GWh规模产业。

李树军表示,钠离子电池是未来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大规模应用领域能够被寄予厚望。随着成本降低,市场自动扩大,其将与锂离子电池一起成为二次电池的主要形态。

但李树军补充认为,即便钠电成本和铁锂电池持平,锂电池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887.4 GWh,同比增长34.3%,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73.8%。期内,中国的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 GWh,同比增长25%。

谈及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不断下跌,给本来具有原料成本优势的钠离子电池发展带来的影响,李树军表示,虽然当前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但是本轮库存消化完成后,碳酸锂价格需要有所上升才能维持供需平衡,加上产业链的毛利率修复,锂电池价格应该会有所上升。长期来看,钠电池的成本呈稳定下降趋势,优势将逐步凸显。

作为锂电池重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从2022年11月的每吨60万元降至目前的10万元以下。根据分析测算,按照碳酸锂8万元/吨价格测算,龙头企业的铁锂电芯成本预计为0.32元/Wh,三元523电芯成本预计为0.45元/Wh;二线厂商铁锂与三元电芯成本分别约为0.37元/Wh和0.5元/Wh。

从资源角度看,如果不考虑回收,最迟到2036年,全球锂储量将无法满足电动汽车需求,所以丰富的钠资源将对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全球锂储量为1.28亿吨。其中,中国的锂储量为0.08亿吨,仅占全球的6.3%左右,对外依存度超70%。

相比于紧缺的锂矿资源,钠资源储量丰富。地壳中钠储量达2.74%,约是锂储量的420倍。中国的钠资源储量占据全球储量的22%,无需担心供需不平衡问题。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在此次论坛上表示,钠离子混合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寿命长,且能量密度可观,未来可以替代铅酸电池,并填补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性能空间。

作为国内钠离子电池生产的头部企业之一,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阳新能)副总经理王可琛介绍,华阳钠离子电芯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可应用于电动二轮车、观光车、清扫车、工商业储能柜、应急电源等领域。

本文采编:CY348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发展环境洞察、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