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第3季度)》,预计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增大,中国出口增长面临压力。
上述展望报告指出,国内经济恢复仍将更多依赖内需。在促消费政策、服务消费加快释放的带动下,消费有望保持温和修复,基建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带来结构性支撑。房地产市场逐步探底修复,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缓慢收窄。预计三季度GDP增长4.9%左右,全年增长5.4%左右。
金融方面,报告预计人民银行将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各类借贷便利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稳健略宽的流动性环境。
消费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上述展望报告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方面分析下半年经济形势,预计随着经济持续修复以及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考虑到疫情“疤痕效应”依然存在,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回升仍需时间。预计消费修复的节奏将会是温和的、渐进的。
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领先整体增速。基建投资仍是当前恢复经济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2023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这有望成为下半年基建投资的增量资金补充。
国际市场需求或将进一步放缓,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一是欧美终端需求不振。欧、美加息进程尚未结束,对国际需求的抑制作用仍将持续。美国超额储蓄或将于三季度末耗尽,居民消费恐将放缓。此外,美国“友岸化”“近岸化”贸易或将使中国对美国出口降低。
二是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支撑作用恐将减弱。东盟主要从中国进口中间品、加工成终端品后再出口至欧美市场,当前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受国际需求不振影响,东盟出口持续负增长,这已对“中国-东盟”贸易链条产生负面影响。
据悉,4、5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单月增速分别为4.5%、-15.5%,处于历史低位。短期内国际需求未见明显提振信号,“中国-东盟”贸易恐将持续走弱。
融资环境或维持稳中偏宽
金融方面,上述展望报告预计,中国金融市场有望维持稳健运行。从经济基本面看,经济持续恢复、市场信心回升等都将成为市场利好因素。从政策面看,鉴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预计人民银行将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各类借贷便利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稳健略宽的流动性环境。
货币社融延续稳步走强,确保对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不减。展望下半年,资金供给将保持稳定充足,融资环境有望维持稳中偏宽。
此外,报告认为,债券收益率或将低位运行,企业债券融资保持平稳增长。
一是债券总量保持稳步增长。财政持续发力稳经济背景下,利率债供给有望进一步增加。在实体经济稳健复苏带动下,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二是债券收益率或将低位运行。从政策面看,在实体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背景下,政策将持续发力,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从而带动债券收益率维持低位。从债券配置看,受存款利率下行影响,理财等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债券资产配置,对债券价格形成支撑。
三是债券市场风险仍需关注。当前房地产行业仍处在持续出清过程中,整体资产负债水平仍处在高位。在盈利能力持续承压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潜在信用风险仍然存在,未来需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情况。
同步播报:上半年我国出国参展办展快速恢复
近日,中国贸促会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杨帆通报了2023年4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情况。从综合指数来看,当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25,仍处于高位区间,但比上年同期下降467个点,比上月下降22个点。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1.4%,环比下降23.8%。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强调各地方和贸促机构、商协会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的支持力度,持续培育境外自办展会、扩大办展规模。
杨帆在本次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上半年,我国出国参展办展快速恢复。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贸促会已完成2023年度3个批次,共75个组展单位赴57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出国展览项目计划批复1137项,计划展出面积69.6万平方米。
从区域看,亚洲地区仍是我国出国参办展的主要市场,赴亚洲、欧洲、欧亚、美洲和大洋洲、西亚非洲等五大地区出国办展项目的占比分别为35%、23%、10%、22%、10%。单独办展项目一半以上集中在亚洲地区。
从行业看,按项目数排序,前五名分别为机械类、综合类、交通运输类、纺织皮革类、食品和农产品类。
杨帆表示,2023年下半年,随着国际航班、人员签证等跨境往来更加便利,海外专业展会将迎来更多中国参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