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提供转型和升级巨大空间 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从人均花费来看,2023年黄金周旅客的平均旅游花费为912.1元,2022年为680.5元,2019年为831元。但是,考虑到2023年假期为8天,每人次每天花费低于2019年。

总体规模增长而个人花费降低的现象,主要是人们出游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文旅产业供给又未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新需求,从而产生了个人消费的经济性特征。这种经济性特征并不完全意味着消费降级或者人们减少了旅游消费的欲望,而应该将其视为一种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机遇。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的个人体验,而非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浅游。由于中国人在假期期间集中出游,知名景点往往人山人海,旅游体验往往不佳,景区消费不仅价格高,服务质量也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很多人会主动避开游客密集的景区,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出游更倾向于避免过度拥挤。这种心态变化,再加上2023年双节假期,很多人在中秋节返乡团圆,形成了“高铁”远行、铁路或自驾周边占据主导的新形态,以及非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兴起。

比如2023年双节期间机票价格“跳水”,高铁与自驾市场异常火爆。中秋国庆前七天的数据与2019年相比,铁路发送旅客增长21.9%,民航发送旅客增长13%,铁路增速明显高于民航,而且临近双节假期时,机票价格出现跳水。此外,全国高速公路假期累计总流量达到4.87亿辆次,公路网流量呈现“峰值高,均值高”态势。

这种铁路出行或自驾周边游占据主导的出行形态,与人们重视个人体验以及返乡潮有关,人们越来越多地流向非知名景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地区。去哪儿数据显示,本次“十一”假期期间,三、四线城市旅客较2019年增长近七成,驴妈妈旅游网联合奇创旅游集团发布显示,部分三四五线城市的旅游人气比2022年以及2019年都更为火爆,比如安阳、淮安、潍坊、六安、宜宾、南阳等。但是,这些非传统旅游地区的旅游资源少,旅游服务供给质量和配套相对较差,零售、饮食等缺乏吸引力,从而会降低游客消费欲望,降低消费额度。

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应该结合人们旅游消费的观念变化,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升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

首先,要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业是一种精神消费,分别跨越两个经济价值单元,即服务和体验。但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亏损较大,相关投入大幅减少,又想通过高价格尽快弥补损失,导致人们的旅游体验不佳。因此,应该尽快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游客体验。

其次,当旅游不再是打卡,而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活动”后,二三四线城市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因为不仅可以放松身心(游客较少),也具有很强性价比(价格低),当人们出游次数增加后,经济性成为更加重要的选择因素。这需要三四线城市投资一些休闲型的旅游产品,以及体验性更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以及拥有一定自然、交通、文化等资源的城市。这种旅游供给对创新性与质量要求更高,但若能出现一批高质量供给,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求,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等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人们的旅游消费不再是非理性的,而是强调性价比,既要便宜,又要品质,同时,也更注重精神体验,而不只是消费的快感。目前看,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不断上升,但服务质量并未提升,人们可能不愿再为这种“泡沫”买单,而这种需求的转变,为文旅产业提供了转型和升级的巨大空间。在消费转向服务业主导的新时代,文旅消费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供给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调整。目前看,传统旅游资源的垄断性以及国内市场的规模性,导致这种变革的意识和动力普遍不足,有待积极推进。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双节”效应加持下 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双节”期间,2023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超27.3亿元,总观影人数超过6500万人次,总场次超352万场。8天长假,人头攒动的热闹喧嚣、街头巷尾的浓郁烟火气,点燃了假期消费的绵绵热潮。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