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数字经济动能 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7月2日,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从会上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制定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政策,培育壮大数字产业规模;国家数据局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陆续推出数据产权等8项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给。

工业和信息化部:培育壮大数字产业规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强化数字经济保障,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大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研究制定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培育壮大数字产业规模。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经济动能,加快推进5G、千兆光网等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融合应用,发挥应用场景优势,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标杆,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国家数据局:今年将陆续推出8项制度文件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望培育出超万亿美元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动力源。”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表示。

刘烈宏认为,中国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优化智算中心建设布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人工智能数据集建设,不断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基础,加强人工智能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

关于国家数据局的下一步举措,刘烈宏表示,将加快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和基础制度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全面统筹数字化发展和安全,完善数字中国建设推进机制,强化常态化监测评估,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他透露,2024年,国家数据局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8项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给。

企业紧抓数字经济浪潮加速发展

数字经济已成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其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渗透发展,提升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引领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当前,企业正在数字经济领域进行持续创新。

京东方副董事长冯强表示,为抓住数字经济浪潮,京东方在巩固显示产业龙头地位的基础上,向物联网创新企业转型,凭借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以及价值链的延展,扩展了传感器及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系统方案等业务;在技术创新方面,京东方坚守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每年将营业收入的7%投入到研发中;未来5年,公司还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强化对新型显示、物联网、数字技术等前沿战略的布局。

除了实体制造业,数字经济也深刻影响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数字经济构筑了金融服务的新生态。”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谈到,金融业也在加速技术上的数字化转型,重塑服务模式,再造业务流程,加快从传统商业模式向数字金融模式转变。

“这是银行的一道必答题,也是生死关。银行必须在数字化转型当中,既要做好、又要做到、更要胜出。”霍学文表示,数字资产如何入表,对银行的服务模式、价值理念、风控手段都将起到重塑作用。银行服务数字经济,既要服务好客群现有结构,也要培植未来的客群增长点。未来20年,银行业将在数字化转型中形成新的增长点。

面对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提示说,数智时代是虚实相生的时代,网络安全是时代“底座”之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下,全球产业升级速度不断加快,数智化场景加速涌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也让网络攻击暴露面不断扩大。当前,全球网络空间正面临挑战。

齐向东认为,网络安全威胁是全球共性难题。化解这个难题,要在AI驱动安全领域持续创新,形成合力。尤其在网络安全国际标准、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交流,让高水平、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体系化的网络安全建设、统一的输入/指令输出标准,能为AI驱动安全的体系化落地扫除障碍。以AI驱动安全,目标不仅是防范风险,更是要安全释放数字技术的全部潜力。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山东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山东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趋势分析、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