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珠海市民政局打造的“小食光”爱心餐社会救助项目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首批91家爱心餐饮企业加入该项目,携手在店门口亮出海报,为临时遇困的群众提供免费爱心餐食。
记住一句“暗号”,认准一张海报,在珠海遇到困难也不必担心饿肚子。一份饭菜,一碗汤面,看似微不足道,但也是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以城市之名,凝聚一个个爱心商家的温情,既让爱与尊重得以传递延续,也为城市汇聚起强大的文明之光。
守护“这碗饭”,珠海有担当。
个体的幸福感始终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吃得到”“吃得起”再到“吃得好”,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向来是民生所盼。珠海从人们最关心、最迫切的温饱问题入手,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让受助者在热乎饭中品尝幸福味道。
“小食光”提供的爱心套餐,有的是速食快餐,有的是解暑糖水。挑出一份来看,分量不大、花样不多,但胜在参与企业众多,可选店家琳琅满目,足够让受助者“食”有所依。
小小的餐食,满满的爱。政府一号召,企业齐参与,这是珠海这座城市的温情缩影,传递出对困难群众的真挚关爱,彰显了政府的责任担当,凝聚起爱心企业的善意微光。
守护“这碗饭”,珠海讲智慧。
慈善救助不该只埋头保障对困难群众的物质资助,还应关注到对受助者人格、尊严的维护。让人体面地受助,才是大写的慈善。
“来一份‘小食光’套餐。”这句用餐“暗号”含蓄而温和,让这碗饭不仅暖胃,更暖心。受助者用和普通顾客一样的方式点餐,不用向谁证明什么,甚至不需要说明自己是谁,更不需要鞠躬作揖地请求和感谢,避免了旁人侧目的尴尬。
这样的“隐形慈善”,更加细致、更加柔软,更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在把物质资助送到他们手上的同时,也将精神上的尊重与人文关怀送到他们心里,让受助者能够坦然而体面地接受帮助、渡过难关。
当尊重、平等成为“小食光”的一部分,还能鼓励更多人在遇到困难时敢于寻求帮助,在摆脱困境后乐于接力传递爱心,在珠海形成友好互助的正向循环。
守护“这碗饭”,珠海聚力量。
当善意汇聚,才能微光成炬。可以说,“小食光”提供了一个参与公益的平台,为民间慈善找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的出口。
事实上,我们的城市从来不乏正直善良的“基因”,跳水救人、给灾区捐款、为患者筹集医药费等善举,很多人早已在生活中付诸行动。
在珠海,爱心餐食同样支持者众。但“小食光”想要做到项目长效化、常态化运营,还需要政策指导和支持,实行有效监督,使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让人钻空子,才能保障项目的可信度,维护珠海慈善的公信力,利于公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只有在多方的呵护浇灌下,爱心之苗才能开出花。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积极鼓励和大力倡导下,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慈善救助行列,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困难、弱势群体,那么“小食光”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食堂有烟火气,社会有温暖,城市有温度。爱心企业与暖心城市牵手,在“小食光”这场双向奔赴中,珠海也因为这一份份爱心,变得更加温柔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