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拟于6月底前启动。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公布交易方式、交易时段等细则。
2000多家电力企业将参与交易
所谓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指将碳排放的权利作为一种资产标的,来进行公开交易的市场。在该市场里,卖方可将自身多余碳排放权出让,买方则通过支付费用获得卖方的排放权。
全国碳市场首先纳入发电行业。作为首批纳入行业,2000多家电力企业将参与交易。
据报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电力行业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已全部完成开户工作。
作为碳排放大户,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先行者。由于电力以煤电为主(2020年占68%左右),碳交易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会比较大,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则取决于碳交易成本有多大,和是否向上下游产业转移。
协调好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融合发展,将是碳中和的主要任务。因为碳交易成本需要电价改革来提供出口消化,为应对碳市场带给电力行业的冲击,需要进一步进行电力市场和电价的改革。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碳减排的主要措施就是要不断优化能耗结构,以低排放能源替代高排放能源。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电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能源系统逐渐以电力为主,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上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具体来讲,电力系统需要对发电侧能源结构进行改革,不仅要淘汰或改造现有的高排放化石能源热发电机组,还要加大对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带来经济成本及技术难题
也要看到,清洁能源的大量开发,短期内仍然会给电力系统及有关部门带来相关经济成本及技术难题。
首先,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将导致电力系统成本大幅提升。
目前,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可靠性较差,并且,这些发电机组通过电力化设备并入电网,会使得电力系统稳定分析和控制愈加多变和复杂,系统失稳风险大大增加。这也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虽然促进了其投资成本持续降低,但在储能技术和成本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灵活性资源和电网可靠性成本会导致清洁能源消纳成本大幅上升。
其次,电力系统内部承担转型成本较高。一方面,煤电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载体,未来将更多承担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任务,煤电机组在低负荷工况下,单位煤耗上升造成的燃料成本以及设备磨损造成的检修成本会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持续并网会整体减少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机组灵活性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另外,当前电力体制下生产侧的碳成本难以向下游传导。从国际经验来看,电力生产侧的碳减排成本会通过电价逐步向下游,包括最终向消费者传导。但在当前,电力生产侧的碳成本还很难向用能企业传导。
碳价格信号如果无法真正在电力消费侧发挥作用,也就难以倒逼下游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需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上述问题随着碳中和进程将日益凸显,市场化手段应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更多作用。
在碳中和进程中,政府是主导,但需要更多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达到最低转型成本。
应让市场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各地区的可再生资源禀赋、电力负荷情况以及电网系统结构具有较大差异。可以制定相关支持措施,引导市场广泛参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环节,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整体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
另一方面,在电网保障消纳的基础上,可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途径,实现电源、电网、用户、储能等各类市场主体共同承担清洁能源消纳责任的机制。
由此,可再生能源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找到较为便宜的容量备用、调节服务等,进而达到更低的系统消纳成本。
八大高耗能行业也将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通过碳市场引导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可促进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当前全国碳市场主要覆盖发电行业,未来将更多纳入钢铁、水泥等主要碳排放行业,这些行业也是高耗能行业。
“十四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高耗能行业,这些行业内的企业将成为碳配额交易的主要市场主体。
不过,对于这些高耗能企业,虽然碳交易带来碳成本,但也可能是企业提高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机遇。
未来纳入重点排放管制的用电企业,将同时面临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双重约束,其耗能策略可能需要适时动态调整。
因此,统筹、协调、完善碳交易机制及电价机制,才能有效促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节能减排及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协同发展。
让电价真正反映市场供需及碳减排成本
深化电力市场化尤其是电价改革,让电价真正反映市场供需以及碳减排成本,非常重要。
一方面,电力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有效地支撑电力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约束下的电力系统应设计适合不同属性电力资源的定价和补偿机制,理顺电力市场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
另一方面,碳定价后发电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终端电价结构迫切需要改革。在考虑碳市场与电力市场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电价与碳价的良性互动,通过电价把碳成本传导到下游的具体环节,确保碳价格信号能真正发挥减排作用。
当然,碳成本在电力市场各利益主体中的分担问题还需结合现实情况慎重对待。但不管怎样,让电价反映市场供需及碳减排成本应成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原则之一。
碳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在过去数年试点中,已表现出积极效应。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电力等行业如何做出调整和改革,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