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通出行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大有可为

2

2022年夏季,北半球诸多国家遭遇了极端天气。高温、干旱以及山火等多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给当地民众以及企业生产造成影响。面对全球极端天气以及自然灾害,联合国持续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降低碳排放,实现全球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多个方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其中,作为高碳排放领域,交通出行方面的碳减排以及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当前,包括欧盟、中国以及美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开始大力推动交通出行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

以欧盟为例,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欧洲绿色协议”。2020年12月,欧盟进一步提出交通以及出行领域的三大目标:可持续出行、智慧出行以及富有弹性的出行。具体包括,到2050年,交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降低90%;到2030年,零排放汽车至少3000万辆,零排放卡车至少8万辆;到2035年,零排放大型飞机将投入市场;到2030年,综合电子票务将实现无缝的多式联运等。2021年12月,为支持向更清洁、更环保、更智能的交通出行方式转变,欧盟委员会通过了4项提案,将使欧盟的交通系统更加现代化,其中包括加强互联互通,将更多的乘客和货物转移到铁路和内陆航道;支持推出充电点、替代燃料基础设施和新的数字技术;更加关注可持续的城市机动性;在高效的多式联运系统中更容易地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这些提案或将推动交通出行领域减少90%的碳排放。

“欧洲的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将给我们的出行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上述提案让欧洲的交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欧洲铁路变得更快且可连接,改善乘客权利,城市公共交通以及步行、自行车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通出行领域,以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内燃机汽车已经成为降低碳排放以及推动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全球多国已经陆续制定了淘汰传统燃油汽车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图。2022年6月底,欧盟27个成员国同意2035年前停止内燃机汽车在其境内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7月,包括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在内的法国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9.4%至20937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注册量为12736辆,同比增长6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注册量同比下降32%至7349辆。

泰国政府近日也宣布了两项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将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注册使用的纯电动汽车的年度道路通行税减免80%,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根据泰国政府的计划,到2030年,泰国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达到75万辆,占泰国汽车总产量的30%。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众多汽车厂商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将在2024年1月1日前结束在挪威销售汽油和柴油新车,最快将于2024年在当地只销售电动汽车。另外,大众汽车集团与加拿大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推动在电动汽车领域展开合作。中国车企比亚迪也已经宣布,将正式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而早在2018年,比亚迪就在泰国投放了第一批纯电动出租车。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81.8万辆,同比增长20.4%,环比下降6.5%。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出色,在头部厂商大幅季节性调整的情况下,7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环比下降8.5%,渗透率为26.7%。乘联会预计,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88.0万辆,同比增长29.6%,环比增长3.4%,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预计52.0万辆,同比增长108.3%,环比增长7.0%,渗透率为27.7%。

8月26日至28日,“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都需要开展广泛国际合作。长期以来,中国同汽车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开展了装备、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既实现了优势互补,又共同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升级。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是符合国际规则的,对在中国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是一视同仁的。中国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升级,同各方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为汽车产业发展谋划新篇章,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生猪市场也迎来了传统需求旺季,养殖端看涨情绪再度蔓延

今年6月中旬及下旬,第十二批、十三批国储冷冻肉收储陆续启动,促使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快速回升后,政策端又频频发力,从前期收储向放储转变,有效遏制了猪价疯涨势头。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