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知名核裂变创业公司Oklo Inc.在官网宣布,已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AltC Acquisition Corp.达成最终的业务合并协议,将以SPAC方式上市。
Oklo看似陌生,但背后站着鼎鼎大名的“ChatGPT之父”——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2013年,阿尔特曼就Oklo的两位创始人相识,亲自将该项目引入YC孵化器,并投资了Oklo。目前,Oklo估值为8.5亿美元(约合60亿人民币),此次SPAC上市有望筹集5亿多美元。
核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被称为自然界中最大的能源库,而核裂变和核聚变都可以帮助提供大量廉价的能量。不过相比于核裂变,核聚变在能量效率、安全性、反应原料的易得性等方面更具优势,因而在创投圈掀起一波投资潮。大家期待着原子核里迸发出的巨大能力,创造出下一个千倍回报。
阿尔特曼曾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与核能利用,是两件可以改变21世纪人类生活面貌的伟大事物。”如今AI来了,下一个,会是核能吗?
第一个核裂变IPO,估值60亿
他投了两轮
Oklo的上市之旅来得比想象中早。
具体来看,Oklo与AltC合并的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末或2024年初完成,合并后的实体将以Oklo的名义运营,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OKLO”。
目前Oklo投资前股权价值为8.5亿美元,此次交易也为AltC的股东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切入点,毕竟这一估值大约是同类清洁能源上市交易价值的一半。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筹集约5000万美元,此次上市计划筹集5亿美元资金将用于建造微型核反应堆。
此外,Oklo股东将把现有股权100%转入合并后的公司,AltC的发起人将对其保留的创始人股权100%进行绩效限制。
这是一家什么公司?时间回到20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工程博士杰卡布·德威特(Jacob DeWitte)和卡洛琳·柯克兰(Caroline Cochran)一同创立了Oklo——主打先进裂变技术和核燃料回收。
官网显示,Oklo的使命是通过设计和部署下一代核能快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清洁、可靠、负担得起的能源。这是一种全球领先的核能技术,与传统的核反应堆相比,Oklo计划制造更小的核反应堆,可以在需要补充燃料之前,使用新鲜或回收燃料长达10年。
值得一提的是,Oklo的技术可以在不产生核废料的前提下生产核电,而且能够在没有人类持续监督的情况下运行。如果这种模式能够顺利实现,意味着发电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如今,Oklo正努力将核裂变商业化,这也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方向。依托下一代核能快堆技术,Oklo形成了售电、燃料回收两类商业模式,目标市场涉及到数据中心、工业、社区、工厂、公用事务等领域,为其提供电力来源。按照计划,Oklo正在开发三个核发电设施,被称为奥罗拉微堆(Aurora)。
当然,Oklo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背后有着一个熟悉的身影——“ChatGPT之父”山姆·阿尔特曼。实际上,阿尔特曼正是Oklo上市的主要推动者之一。2021年7月,阿尔特曼与Churchill Capital共同创立了AltC,这家公司正是此次与Oklo合并的主体公司,如今他仍担任AltC的首席执行官。
相比席卷全球的OpenAI,阿尔特曼接触Oklo的时间要更早一些。他曾在媒体上透露,早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已经结识了Oklo的两位创始人,并参与过这家公司的初创过程。
彼时,阿尔特曼还在创业孵化公司YC任职。Oklo创始人兼CEO德威特曾提到,他与阿尔特曼“一见如故”,互相欣赏对方对人类长远前景的思考。于是在2014年,阿尔特曼将Oklo引入YC,给了Oklo第一笔资金。
一年后,阿尔特曼再次领投Oklo的A轮融资,并成为了Oklo的董事长。阿尔特曼坚信,Oklo是先进裂变能源解决方案商业化的最佳参与者。
此外,Oklo官网新闻还显示,Mithril Capital与DCVC也是投资方。其中,Mithril Capital是知名风险资本家彼得·泰尔(Peter Thiel)于2012年联手Ajay Royan和Jim O'Neill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DCVC则创办于2011年,专注于气候技术投资领域。
DCVC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扎卡里·博格(Zachary Bogue)在公开信息中提到,公司自2018年以来一直是Oklo的投资方。面对Oklo上市,他曾直言:“一条新的、可行的道路摆在我们面前——Oklo就是下一代核电。”
就在入局Oklo之时,阿尔特曼还通过YC投了另一家核能领域的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与Oklo致力的核裂变不同,Helion致力于研究核聚变,但这一模式始终没有被复制和规模化。2023年5月,微软同意从2028年开始将在Helion购买电力,如果这一交易能够如期实现,意味着又一家核聚变公司的商业化探索取得了成功。
连续押注两家核能公司,阿尔特曼无疑是核能的忠实拥趸。在多年以前,他就把算力和能源看做未来文明取得突破的两大关键领域。“历史证明,只要一种能源足够廉价,就一定会占据统治地位,而且大幅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我认为这种能源将是核能。”
科技大佬和VC/PE
开始投核聚变
相比于核裂变,核聚变正成为一级市场新风口——大佬们看上了“人造太阳”。
早在2021年,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宣布完成B轮18亿美元融资,这是全球可控核聚变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投资方不仅出现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身影,索罗斯、老虎环球基金和谷歌等均有参与。成立于2017年,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衍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后者共同打造紧凑型高磁场托卡马克装置,并计划建造世界上第一个聚变电厂ARC。
2023年,比尔盖茨旗下的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中文名“突破能源基金”)又投了另一家核聚变能源公司——Type One Energy。成立于2019年,这是一家仿星器聚变能源公司。
此外,谷歌和雪佛龙公司还共同领投了美国公司TAE technologies的2.5亿美元融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投资了加拿大的核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腾讯远赴英国投资了牛津大学属下核聚变初创公司First Light Fusion……随着核聚变商业化脚步临近,大佬纷纷下场出手。
这里一组数据可以佐证——美国核聚变产业协会2022年发布的调查显示,全球私营核聚变公司获得了超过48亿美元的投资,比2021年增长139%,私人投资对核聚变的投资额首次超过了政府资助。截至2022年底,全球参与核聚变研究的公司总数超过30家。
我们把视线拉回国内,可控核聚变融资同样热闹。2021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斯坦福大学理论物理系博士杨钊回国创办了中国首家聚变能源商业公司——能量奇点,聚焦于有商业发电潜力的高磁场、高参数、紧凑型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及其运行控制软件系统研发,为未来商业聚变发电堆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核心组件和服务。
2022年,能量奇点完成融资金额近4亿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由米哈游和蔚来资本共同领投,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蓝驰创投跟投;今年4月,能量奇点完成近4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ENLIGHTENMENT、米哈游、云和方圆、黑门股权基金等。至此,公司累计融资近8亿元人民币。
国内投资可控核聚变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同在2021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所聚变团队成立了星环聚能,至今公布了一轮融资,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昆仑资本、中科创星、远镜创投、和玉资本、红杉种子基金、险峰长青、九合创投、联想之星、英诺创投、元禾原点以及华方资本等。
最新消息,位于西安的星环聚能已完成第一台聚变装置建设并获得第一炮等离子体。接下来,星环聚能将基于SUNIST-2从原理上验证磁重联加热技术和多冲程运行方式,为建设下一代聚变级技术验证装置CTRFR-1做准备。
而另一家脱胎于上海交通大学高温超导团队的翌曦科技,于2022年9月完成5000万元种子轮融资,由中科创星领投,合力投资、泓昇基金等跟投。不同于前两家公司,翌曦科技核心团队肩负着探索上海市战略前沿技术的使命,早在2010年就组建完成,现已完成了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产业化,为高温超导技术的迅猛发展奠定基础。
李斌也来了。除了投资能量奇点,蔚来还在今年成立了一家核聚变公司——聚变新能,其中蔚来投资9.95亿元人民币、持股19.9%,而蔚来资本投资5.05亿元人民币。此外,皖能资本、合肥产投、皖能股份等合肥当地投资机构和公司也现身背后,好不热闹。
冲向人类终极能源
要么打水漂,要么赚千倍
那么,可控核聚变究竟是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核聚变技术——从原理来看,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这看似抽象的原理,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譬如,太阳可以发光发热,离不开核聚变反应;还有氢弹正是运用了核聚变的原理,才能爆发出巨大的能力,但氢弹属于不可控的核聚变。
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开始研究用于民用目的的可控核聚变。而可控核聚变又称“人造太阳”,这类技术不是一个“大火球”,而是人造、可控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它拥有类似太阳的运行机制,利用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人造太阳”的能力到底有多强?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杯D2O(重水)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可以产生9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这些能量可以为一个家庭供电865年。核聚变反应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能实现可控核聚变,人类就有望实现能源自由。
未来无限美好,但现实依旧骨感。科学圈一直有这样一个笑谈:你在任何时间去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啥时候能实现?得到回答永远都是:“还有50年”。而这表明这项技术难度,同时也预示着投资这项颠覆性技术的门槛有多高。
投资人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观点:未来谁能主导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就有可能主导未来的经济范式和国际规则。正如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多次提出,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就会成为产业和国家竞争的“杀手锏”,甚至可能超过“蒸汽机”的历史贡献。
整体来说,目前敢真金白银投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机构并不多。米磊认为,作为人类“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还是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产业化周期也长,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耐心,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一旦可控核聚变顺利实现,人类将不再受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的困扰,还能解决AI发展带来的电力不足问题,最终推动下一轮科技革命实现。
“可控核聚变这个技术太有价值了,中国需要这样的企业。”国内头部投资机构合伙人坦言,现在跑出来的公司即便没有达到阶段性的里程碑成绩,也会有公司愿意收购他们,不会像大家想象中那么惨。
从现阶段来看,VC/PE围绕着可控核聚变可做的事情有很多。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前提主要是四个:“能打着火”(加热或点火)、“壶不坏掉”(反应容器质量要好)、“添柴”(高效的燃料供给)和“能烧开水”(高效的能量输出)。
中科创星的判断是,上述环节均涉及了诸多前沿性、关键性、跨界性应用技术与装置,因此,可控核聚变的全产业链都隐藏着无数的投资机会。
但现实困境也同样摆在眼前。可控核聚变领域距离实现真正商业化还面临不少待解难题,而投资可控核聚变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游戏,要时刻准备好资金打水漂的可能。一位大佬曾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从财务上来说,你要么损失一倍的钱,要么赚一千倍的钱。这就是可控核聚变的数学原理。”
总而言之,敢于押注颠覆性创新的投资人,都在努力争抢这张通往“人类能源自由”的门票。如同此前的新能源汽车和商业航天一样,人类在追求技术革命的同时,总是少不了VC/PE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