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近日,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以“推动能源转型,服务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要加快建设以电为中心的新型能源体系,科学统筹安全与转型,确保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能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市场机制,深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持续深化电力国际合作,全面推进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电装机
2022年,电力行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行业绿色转型有力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电气化应用不断拓展,高新技术产业用电快速增长;电力改革不断深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推进;国际合作稳步推进,产业协同“走出去”务实高效。
杨昆表示,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达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守住了民生用电底线。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助力稳经济促发展。2022年,全国重点电力企业完成建设投资12220亿元,同比增长13.3%。
2022年,全国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5111.4万千瓦,其中,户用光伏达到2524.6万瓦,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杨昆表示,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2.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7.3%,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
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成为新增装机的绝对主体。其中,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3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1亿千瓦,连续17年稳居世界首位。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9亿千瓦,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65亿千瓦,连续13年稳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消纳取得新进展,水电、风电和光伏利用率分别达到98.7%、96.8%、98.3%。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供电标准煤耗301.5克/千瓦时,全国线损率4.84%,主要能耗指标保持下降趋势。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稳步进行,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体系。煤电“三改联动”取得积极进展,改造升级煤电规模超过全年2.2亿千瓦。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为全球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杨昆说。
此外,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用能行业电能替代持续推进,电能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工业部门电气化率达到26.2%,传统高载能行业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用电高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用电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及通信用电量同比增长71.1%、20.4%和5.8%。电动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1%。能源消费的新领域新模式,为电气化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电力市场建设面临双拐点
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大国政治博弈加剧、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的格局形势下,全球能源市场进入了一个动荡与变革时期。
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堂全面系统分析我国近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有利条件,并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振市场信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全面系统总结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和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风光无限”的新特征,提出能源安全保障要靠清洁低碳转型;呼吁电力行业抓住历史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史连军表示,自2015年中发9号文印发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经过多年的努力,电力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覆盖省间省内、覆盖多时间尺度和多交易品种的全市场结构体系,有效承接发用电计划放开,有力促进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2022年是我国电力市场全形态运营的第一年,是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史连军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无人区”,电力市场建设面临供需形势变化的拐点和新能源消纳与发展形势的拐点。
“下一步电力市场建设,必须紧密结合电力市场建设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更好服务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运行需要。”史连军表示。
预计全年电力供需紧平衡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种超预期、难预料的因素相互叠加激荡,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提出新要求。
国际能源市场动荡加剧,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确保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当前能源电力行业的重要任务。
杨昆表示,随着后疫情时期国家经济形势的整体回升向好,全社会电力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根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约9.15万亿千瓦时,一季度增速将超过3%,全年增速在6%左右。预计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5亿千瓦,总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约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杨昆表示,从供需形势看,1-2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1.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与2022年四季度增速基本接近,总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偏紧。
“2023年,要充分发挥能源电力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电能质量,与上下游行业协同推动电气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稳步回升蓄力赋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杨昆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