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刘元春
刘元春将本次疫情冲击特点和中国应对方案总结为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超级疫情
这一次新冠疫情在本质上是人类有史以来所面临的一种新现象,虽然过去也出现过很多的超级疫情、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但是这一次是人类第一次在交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面对这种传播性强,致死率高的公共危机。因此,它对于整个经济系统的冲击不仅仅是拘泥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而是一个全球性的。
它对于经济系统的冲击不仅仅是来源于供给侧的,同时来源于需求侧,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种疫情及其传播,以及政策的这种把控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这种超级密切的冲击是我们经济社会系统难以承受的。
所以说,这次超级疫情对于一季度对经济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
关键词二: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严格的疫情管控基础上采取相对温和的经济对冲和经济救助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是基于我们的国情出台的。可以看到,最初是1月23号武汉封城,然后是中央成立疫情领导小组,接着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管控措施。
这些措施直接导致经济社会出现停摆效应,可以看到,经济政策首先是服从于疫情阻击战。在疫情取得一定成效后,特别是在2月中下旬,国家从全面管控转移到疫情管控与经济社会相统筹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在经济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救助,同时采取了分级分批的复工复产政策,在财政、货币、就业、民生、改革等一系列领域展开相应的政策应对。
由于中央给精神、部门出政策、地方抓落实,使得很多民众感觉这些政策有一些零碎,没有一种整体性的直观感受。因此,在3月下旬和4月份,美国出台超级对冲政策以及日本等国出台各自的救助政策之后,很多人就在讨论是不是中国在经济政策上力度过小,特别是我们的政策过度偏重于经济刺激而忽略了危机救助?
财政政策:3大类,23大项,支出总额1.3万亿,落实金额5000多亿。
货币政策:金融支持30条、货币政策推进计划(渐进式宽松),共4.4万亿支持
就业政策:5大类;稳外贸外资:20大类;促消费政策……
我国为什么不像欧美这样一下子出台天量的救助政策?因为疫情冲击对于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与欧美具有本质性的差别。中国社会结构和它的承受力与欧美也具有明显的差别——
单纯发放救济金,难以触及大量农民工和农民
传统税收和社保优惠,难以触及大量个体工商户
欧美第一波冲击是金融冲击,需要流动性对冲;中国则主要为实体经济冲击。
关键词三:阶段性成效
目前,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是一个奇迹。从1月23号武汉封城,到4月8号武汉全面解封,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能够做到新增确诊病例基本上处于零状态,可以说明中国方案的正确性。
严格管控所带来的代价就是,一季度GDP增长速度的下降——负6.8%,这个代价大不大?
目前大家预测,第一,按照美国模式英国模式,他们一季度的经济收缩幅度都超过两位数,比如目前大家所预测的美国一季度GDP可能下降15.4%,英国收缩的幅度可能达到11.4%。现在,欧美疫情发展的高点还没有完全出来,它还没有控制住,最糟糕是它的二季度,他们的方案是又要救人又要救经济,或者说是以资本为中心这样一种方案。而中国是以人命为中心,生命至上的原则。那么美国这样一种又想救人又想救经济的方案,最后可能会人也没救着,经济也搞坏了。目前普遍预测,美国二季度GDP可能会下降30%左右,这是一个很悲惨的结果。
因此,一定要从全球范围内、从一种历史视角来认识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速为负6.8%。从结构角度看,我们目前复工复产进展比较顺利,三月份的很多参数反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反弹,而且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所以,这种阶段性成效恰恰印证了“严格管控加温和的经济对冲”这种模式的适应性。
关键词四:超级压力
下一步,复产复工基本完成后,经济循环开始常态化后,我们还将面临五重下行压力的叠加。
第一重: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第二重:前期金融市场震荡引发的后遗症及可能持续的金融市场震荡;
第三重: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中国外需、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的持续冲击;
第四重:中国经济面临的传统周期性下滑因素和趋势性下滑因素;
第五重:昂贵的重启成本。
这五重压力的叠加会导致我们在二季度所面临的压力,比一季度简单的经济停摆还要大。
关键词五:政策再定位
3月17号、4月8号、4月17号,在一个月里面,政治局连续开会,对传统的以“六稳”为主体的宏观政策进行了全面定位。
这个定位,第一,就是从“六稳”到“六保”,第二个要求,研究设计一揽子宏观政策举措,也就是我们需要有超级的应对举措来应对二季度即将面临的五重下行压力的叠加。
因此,我们第一方面要聚焦民生救助,第二方面要聚焦于经济刺激,第三方面还要聚焦于化危为机的改革。下一步,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并对中国方案进一步改善。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