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奇霖( 红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孙永乐
3月份制造业PMI为51.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延续扩张态势。
第一,季节性因素。因为春节的次月工作日会更多,节后赶工等原因,所以春节后第一个月的PMI往往会高于春节所在月份。在2014-2019年的5年里,春节次月的PMI会比春节所在月平均高出0.8。不过这一次高出1.3个百分点,还是有点超季节性的。主要是因为需求很好,需求拉动生产,企业在主动补库存,加上景气度向中小企业蔓延,带动PMI走高。
第二,先来看需求侧。需求已经开始恢复了。
出口需求已经出现转暖,国内的新出口订单止住了此前的下行走势,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8.8上行至51.2,重回荣枯线之上。
出口订单的好转是有点超预期的,根据高频数据显示,3月上旬和中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12.2%和9.0%(前值为27.5%和17.9%),相比于2月有所回落。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从订单到正式出口存在一定的时差,去年11月之后,新出口订单指数就在下滑,2月还落到了荣枯线之下。但是在美国1.9万亿财政政策落地以及疫苗接种的背景下,全球需求是在回升的,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出口订单自然会增多。
往后来看,新兴市场国家还是会受益于这一轮全球经济复苏。需要担忧的一是中国供给份额的回落,不过这是一个中长期的逻辑,需求的强势修复还是现在的主要逻辑;二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变化。
内需的恢复也是确定的。一来是疫苗的接种,消费场景的恢复,现在中国疫苗接种人数已经超过了1.1亿人次。二来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恢复,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数为51.7%,比上季上升1.1个百分点,就业感受指数为43.9%,比上季上升2.4个百分点。
另外,非制造业需求恢复得也很好,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9.0%,比上月上升5.6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5.4%,比上月上升7.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的大幅好转和内需的恢复是密切相关的,在疫苗接种后,居民敢于线下消费了,服务业自然是受益的。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9%,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也很乐观。另外,在天气转暖、专项债落地、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数据显示房产销售不差的背景下,建筑业的景气度也在好转。
第三,来看生产端。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从上个月的51.9回升到了53.9,上升了2个百分点。
生产端的恢复还是比较确定的,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9倍,两年平均增长31.2%,同时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很好,央行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8.9%,比上季提高4.5个百分点,经营景气指数为56.3%,比上季提高0.5个百分点。在需求很好,盈利又在回升的时候,企业自然会开足马力生产。
第四,大、中、小企业的PMI均站上荣枯线,这是与此前最不同的一点。此前因为上游成本上涨以及线下消费没有恢复等原因,小企业的恢复是比较乏力的,但是这次小企业PMI上行2.1个百分点,到了50.4%,是2020年6月以来的高点。这意味着国内经济复苏的结构性问题是有所改善的。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经济在整体复苏,行业景气度从大型企业逐渐向中小企业传导,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自然也会好一些。
最后,来看一下库存。
3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从47.7上行至48.4,产成品库存从48下降到46.7。加上现在需求好以及企业利润好转,这明显是一个主动补库存的局面。因为需求好,企业生产跟不上,于是产成品库存下滑,但是因为企业预期好,所以开始加大力度买进原材料,体现为原材料的库存在上涨。
往后来看,我们对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还是偏乐观的。一来制造业投资还会是今年的亮点,在全球补库存的背景下,企业技改、扩产等需求比较旺盛,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计算机等行业的利润数据表现很好,同时PMI生产和需求景气度也都在55%以上;二来出口依旧不错,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全球需求是很旺盛的。三来在居民收入水平恢复以及消费场景的修复还是会带动国内消费的恢复。
需要担心的主要是上游价格涨得还是偏快,3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9.4%高于上月2.7个百分点,是12个月来的新高。出厂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是涨幅慢一些,3月出厂价格上涨1.3个百分点,到了59.8。这也意味着一部分涨价难以向下游转移,需要企业自己消化掉,而这会侵蚀企业利润,所以国际大宗商品的上涨会对相关行业造成较大的压力。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