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资管新规过渡期平稳结束 银行理财步入新发展阶段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曾刚、王琪

1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全年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持续提高。在国家强调“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居民理财意愿进一步提升。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近期发布的《2021年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4 %;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4.76万只,募集资金122.19 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 1万亿元。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行业正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2021年运行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市场有以下值得关注的趋势:一是理财规模稳步上升;二是不合规产品整改业务基本完成;三是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四是理财产品更加多元化,产品体系更加完善;五是投资标的不断优化,服务实体能力稳步提升;六是投资者力量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

2021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实现了稳健增长,净值化转型加速冲刺,ESG、养老理财等创新领域也给业务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展望2022年,银行理财行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从制度建设和业务发展来看,行业值得关注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建设健全理财公司治理

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是全新设立的机构类型,相关的监管制度仍在建设过程中,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公司治理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股权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机构目前仍由母公司百分之百控股,在资管转型过渡期,为确保存量产品以及相关风险的有序化解,母行层面对理财子公司在人员和业务层面都还延续着较强的垂直管理关系。目前这种安排,还不足以有效保证理财子公司的独立性经营以及风险隔离,甚至可能出现资管子公司部门化现象,进而诱发道德风险。从长远看,监管部门应该围绕理财公司的业务和风险特征,建立健全与其资管行业属性(而非商业银行)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监管制度,强化投资人保护、运营独立性和风险隔离,进一步夯实理财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紧扣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在服务国家“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银行理财行业应进一步优化理财投资结构,加快创新步伐,以转型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转型,赋能自身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具体来看,养老理财、ESG等均是重点发力的方向。

养老理财方面。2021年8月18日,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关于拟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对拟设立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相关信息进行了披露,该公司注册资金为111.5亿元,发起人共有17家机构,其中有11家银行系理财公司或投资机构(10家理财子公司,1家投资公司),股权占比70.76%。该养老保险公司的成立,有望为相关机构打开规范进入养老金融市场的通道。

2021年9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结合国家养老金融领域改革试点区域,选择“四地四家机构” 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1年12月,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试点机构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成功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完成产品申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明确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城市为广州和成都,试点期限为一年,募集资金总规模先期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贝莱德建信是首家获得养老理财试点资格的合资理财公司,合资机构加入试点,一方面体现了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开放,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多元化参与机构的类型,借鉴国外养老金融市场的成熟产品和经验,更好促进我国试点工作的推进。

ESG 投资方面。总体上看,国内资管行业在ESG和绿色投资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业务围绕着泛ESG主题投资开展,银行理财主要集中于固定收益投资,权益类投资占比极低,而在公募基金行业,以ESG为主要投资策略基金规模也相对较小。这一方面是因为资管机构自身核心能力培养尚需时日;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ESG和绿色投资领域的法规、制度、标准以及中介服务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有关。从长期看,“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的确立,与之相关的行动方案与实施细则将在“十四五”期间陆续初出台,这将为ESG和绿色投资的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市场是连接融资端与投资端的重要桥梁,也是撬动社会资金、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强化ESG投资,可以更充分发挥资管行业助力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能为行业自身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打造多元化产品体系

产品是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22年银行理财应对标公募基金,适当加大开放式产品的发行力度,提升权益类资产投研能力势在必行。此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是关键。按照监管要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应在2022年底之前完成整改,并压降此类产品占比。预计2022年行业将“多管齐下”:一是提升资产管理总规模,降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二是探索开发期限为7天、14天等短期限的产品,逐步替代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权益布局方面,短中期内仍会延续泛固收类产品为主的配置思路,并尝试渐进式加强权益投资,FOF(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是重要的投资方式。FOF产品能更为有效地分散风险:基金出现的原因之一,是通过投资一篮子股票,分散非系统性风险。FOF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风险分散,通过对基金进行组合投资,获得相比于单只基金更为稳定的收益风险水平。

此外,FOF与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风格较为接近。资管新规规定,投资的资管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产品。公募基金作为理财产品的底层配置资产,不受多层嵌套监管政策的限制,这为银行理财的FOF策略提供了政策支撑。截至2021年底,银行及理财公司共存续 FOF型理财产品215只,存续规模1536亿元,同比增长61.34%,产品类型以混合型为主,风险等级集中于三级(中)风险。理财公司 FOF 型产品规模占全部FOF 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77.98%。从资产配置情况看,FOF型理财产品投资公募基金规模占比47.18%。所投资公募基金资产中,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规模合计占投资公募基金规模的36.07%。FOF型理财产品通过配置“一篮子”公募基金间接实现了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并进一步分散了投资风险。

加强投资者教育夯实长期发展的基础

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理财转型不断推进,但平滑、波动幅度较低的净值曲线却是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常态。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来平抑净值波动是其中重要原因。

2021年9月30日,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适用资管新规的资管产品要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IFRS 9)。实施IFRS 9之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将受到限制,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也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另外,由于无法使用摊余成本法对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波动较大的底层资产进行估值,短期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增大,净值曲线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平滑”。

以往,银行理财以稳定收益著称。在净值化转型的大方向下,理财产品净值表现与底层资产的市场表现紧密联系,在这一大背景下,产品净值波动将成为常态,“破净”也成为投资者必须承担的风险之一。基于此,加强投资者教育成为银行和理财公司不可回避的课题。

行业分化中小银行重点转向财富管理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监管环境重塑,中小行需高度重视财富管理业务,一是县域居民财富快速积累,财富管理需求日渐旺盛,传统业务已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客户脱媒日益严重。二是传统业务面临的资本缺乏、存贷利差收窄、客户粘性下降等冲击日益加剧,财富管理是有效缓解方式。三是理财子公司设立门槛较高,将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排除在外。在上述背景下,大多数中小行可能会逐步退出理财市场(产品创设与发行),转而发展财富管理服务,这对发挥中小银行在销售端的比较优势、维系客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未来中小行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深化地缘优势,深挖本地客户的需求,通过与各类资管机构的合作,搭建大财富管理(代销)体系或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

2021年1月18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上线了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首批客户包括交银理财、三湘银行,另有多家理财子公司和中小银行正推动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上线,有望成为理财子公司与代销机构的数据对接平台,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江西省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江西省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分区域投资环境分析、主要经济开发区介绍、投资优势分析、投资分析前景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