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3〕42号),对普惠金融监管政策进行了重大升级。42号文准确把握了市场动态,适时优化了因疫情等原因而出台的临时性、应急性救助政策,用长态化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
一、新规的重点解读
1、优化了“两增”要求。(两增,指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文件不再对金融机构提出具体的刚性“两增”要求,而代之以“保持增量扩面态势,服务结构不断优化”的宏观指导,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与自身业务特点积极开展小微信贷工作。
2、放松了对利率的刚性压降的要求,代之以“贷款利率总体保持平稳,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的这宏观性指导,在具体执行上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小微企业客群特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3、严格规范第三方合作与收费,严禁非法“转贷”套利。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合作向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要充分了解第三方机构向企业收费情况,将收费标准作为重要审查条件,严格审核、持续评估,发现存在违规收费、收费过高的要及时停止合作”;“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防止借款人利用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身份套取经营性贷款资金”;“严禁为挪用于非生产经营用途的贷款办理续贷”。
4、要求各类银行将小微信贷列入长期战略,从短期监管要求转向长期规划设计。“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坚持将小微金融纳入长期发展战略,强化战略传导,做深做实分支机构服务机制”;“地方法人银行要坚守服务当地的定位,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力度,与改革化险、强化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探索构建有效的小微企业服务模式,打造小微金融“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
5、疫情延期政策正式结束。不再提”因延尽延”,而是要求银行“开发小微企业续贷专门产品或完善现有产品续贷功能”;“不得用续贷掩盖信用风险”。
二、42号文篇幅不长,语言精炼,但其中关键性的政策导向却非常明确,势必对普惠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银行小微业务增量的压力会有所减轻,各类银行会根据市场变化与自身的特点更从容地开展小微信贷业务规划,从而避免银行间无序竞争、影响金融安全。部分大型银行不惜代价降息下沉“掐尖”、抢夺中小行优质客户的现象会有所缓解,但这个变化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缓冲时间,主要原因仍是市场信贷需求不旺,信贷供大于求。
2、小微信贷利率会逐步趋向平稳,利率定价策略会出现分化。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均会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成本,努力寻求利率水平与市场占有量的平衡。各家银行对客户的风控要求均会有所提高,非一类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水平会逐步上升。
3、按揭转经营贷、空壳企业套贷等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银行业务量压力减轻后会提高对客户的审查力度和准入门槛。同时,银行会部分减少对已暴露风险的小微企业内部转贷的特殊操作,主动揭示一部分不良并寻求快速处置通道,小微信贷不良率数据会有所上升。
4、中小银行的市场压力会略有减轻,但由于实体经济总体承压,经营风险并未得到根本缓解。部分银行会认真思考小微信贷的长期战略,从而有利于地方法人银行树立“打造小微信贷专营银行”的信心。
总体而言,小微信贷监管政策的优化符合市场诉求,准确地把握了短期应急政策与长期发展规划的政策窗口期,将对中国银行保险业小微信贷的长期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笔者10天前在《嵇少峰:中国银行业小微信贷如何优化调整?》一文中提出的主要建议,如“科学细化两增两控政策”、“对小微信贷产品实现合理的风险定价”、“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从主要看“量”转化为“质”“量”双控,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小微信贷的长效机制”等,在42号文中均有了更全面的体现,表现出监管层对市场的把握非常全面且精准。
42号文将会有效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小微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发展,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