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纳米研究所团队利用DNA折纸技术,成功开发出定制设计且可编程的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成果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涵盖靶向药物递送、响应性材料以及节能光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成果于27日刊登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
DNA折纸技术基于DNA分子自身的折叠特性,通过精心设计,可构建出全新的生物结构。研究团队此次制作了超过50种纳米级别的物体模型,其中包括一个“纳米恐龙”、一个“跳舞机器人”以及一幅宽度仅为150纳米的微缩澳大利亚地图。
该研究特别关注如何构建模块化的DNA折纸“体素”(类似于三维空间中的像素),以组装成更为复杂的三维结构。这些结构可根据特定需求进行编程调整,从而迅速生成各种形态的原型。此特性对于开发能完成合成生物学、纳米医学及材料科学研究任务的纳米级机器人系统尤为重要。
团队通过引入额外的DNA链至纳米结构表面,用作可编程的连接点,实现了对体素间组合方式的精准调控。这些连接点如同彩色尼龙搭扣一般,当“颜色”(即DNA序列)匹配时才能相互连接,这确保了构建过程中结构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这项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在于制造能将药物精准递送至体内特定区域的纳米机器人。借助DNA折纸技术,科学家能够设计出对特定生物信号敏感的纳米载体,保证药物在预定的时间与地点释放,极大提升了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副作用。此外,团队也正在探索开发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新材料。这类材料能够根据负载变化、温度或酸碱度等因素调整自身属性,有望影响医疗、计算和电子等多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