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NA分子自组装技术,三维纳米电子器件首次实现自主构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携手,利用DNA分子自组装技术,首次实现了三维纳米电子器件的自主构建。相关研究论文3月28日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

资讯33

从二维到三维能显著增加电子产品的密度和计算能力,这一新工艺也有助于开发受大自然启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例如,模仿人脑天然三维结构的电子器件,在运行模仿人脑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效率有望优于二维架构。
现有电子制造工艺如同精密切割钻石,可通过电子束在材料表面逐层雕刻出电路。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不仅耗能巨大,而且在堆叠多层结构、创建复杂结构,并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制造三维器件时,良品率会断崖式下跌。
受DNA折纸技术的启发,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扩展的纳米制造技术。该技术结合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可在金微阵列上选择性生长三维DNA框架,从而制造出三维纳米结构电子器件。DNA折纸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将一条长链DNA与设计好的短链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折叠成目标形状,形成稳定的纳米级结构。
研究团队首先在一块表面上铺设金微型方块阵列,随后在其上附着短链DNA。金阵列锚定DNA折纸框架并促进其在表面特定区域有序生长,自组装成三维DNA框架。
接着,他们使用纳米级氧化硅涂覆这些DNA框架,并在其间镶嵌半导体氧化锡,制造出的氧化锡超晶格被集成为光电流响应器件。结果显示,这一光传感器在被照亮时会作出电响应。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能在硅片上的特定位置放置数千个这样的结构,这种可扩展方式将彻底改变制造复杂三维电子器件的方式。他们希望借助这一新方法,使用多种材料制造出更复杂的电子器件。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电子器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电子器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行业投资策略分析、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市场策略分析、发展趋势及投资建议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