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大降价!天猫“618”放出近12万台iPhone15 1小时卖了15亿元
资讯
啮齿动物在黑暗中如何自如穿行
在漆黑的地铁隧道或是其他暗不见光的环境中,啮齿动物可自如穿行,仿佛拥有“看不见的指南针”一般,这是生物界一个未解之谜。现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科学家通过一项创新研究,利用新型运动模拟器揭开了这一自然界奥秘的面纱。
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超5000万千瓦 在建规模破亿级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达5439万千瓦。抽水蓄能投资增势加快,上半年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30.4个百分点。
生物衍生风力涡轮机叶片制成
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找到了一条制造生物衍生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可行途径。这种叶片可通过化学方式回收,其部件也可重新利用,从而结束了旧叶片在使用寿命结束后被填埋的命运。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河北卢龙:厚植科技沃土,甘薯香飘四海
我们种的鲜食甘薯抢先上市了。尝到科学种植甘薯甜头的马家峪村薯农高清喜,站在田埂上笑盈盈地说,他通过覆膜技术种植的1700多亩甘薯长势格外喜人。说话间,高清喜俯身从薯秧下挖出一串体态饱满的甘薯。“看,这个鲜食甘薯长得多好。这种改良的甘薯新品种,亩产可达8000斤!”
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正式开放,用科技扫除残疾人生活障碍
不仅如此,无障碍导览应用还能够与用户进行问答。“它告诉我刚才拍摄的图片上有一座桥,我就问它是哪里的桥,它告诉我是西湖大学的桥。我让它描述这座桥周边有什么,它告诉我桥旁边停着一辆自行车。”在该视障人士看来,AI的描述非常有趣也很生动。
纳米超表面实现对热辐射精确调控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利用纳米技术构建的二维超表面,实现了对热辐射光学性质的精确调控。这项发表在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上的成果,为创造前所未有的定制光源铺平了道路,并将对一系列科技应用产生影响。
前7个月税收数据表明: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8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2.3%,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同期,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5%,创新类产业持续壮大。
如同拼图一样均匀排列,新技术可高速大面积沉积纳米薄膜
日本名古屋大学领导的团队研发了一种突破性方法,可高速大面积沉积二维(2D)材料,有望彻底改变纳米片的生产方式。这种创新技术生产的纳米片,如拼好的拼图般均匀而密集,且质量极高。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Small》杂志上。
蚊子通过感知红外辐射来追踪人类
埃及伊蚊等蚊子利用多种线索从远处定位宿主。这些线索包括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气味、视觉、皮肤散发的对流热以及人体散发的湿度。然而,这些线索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研究人员猜测,有更可靠的方向性线索帮助蚊子追踪人类,比如红外辐射。
每件最高补2000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8+N”类
商务部等四部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自主确定补贴“8+N”类家电品种,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
亩产饲草超2吨!我国生物改良盐碱地技术新进展
通过种植豆科饲草田菁并全量还田,当地土壤pH值由原来的10.14降低到9.57,提升土壤有机质10%以上,第一茬亩产新鲜饲草2.03吨,实现了重度盐碱荒地的有效改良。
前7月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894亿元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水利部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894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增发国债安排的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585亿元。
技术攻关、降低成本、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还有几道坎?
上楼梯、穿越障碍、下坡道……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精准完成各类动作,甚至还像观众一样参观巡馆;车辆质检、零部件分拣、货物搬运……这是优必选科技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解决方案。
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记录以来最高点
自1970年代以来,海洋吸收了世界上90%以上的多余热量和1/3的碳排放。但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近几十年来,海水温度持续攀升。今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称,海洋变暖速度20年间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