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热能行业概述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还有一小部分能量来自太阳,大约占总的地热能的5%,表面地热能大部分来自太阳。
二、地热能行业政策
中国地热能行业的发展政策背景主要受到国家能源转型和环保政策的推动。地热能被视为清洁、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是减少碳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重点包括促进地热能在建筑供暖、工业加热、发电等领域的应用,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完善,以实现地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地热能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地热能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上游主要为材料/零部件生产,地质勘察、地热工程设计、施工等;中游为地热能开发利用,主要有地热供暖项目运营、温泉开发以及地热发电等;下游主要是各类应用领域,包括民用、商业、工业等。
2、产业链下游
中国地热能行业的产业链下游应用结构主要包括建筑供暖、农业温室、工业加热和发电等领域。建筑供暖是地热能应用的主要方向,尤其在北方地区,地热采暖系统逐渐替代传统供暖方式。农业温室利用地热能提供稳定的温度,有助于提升作物产量和质量。工业加热方面,地热能用于多种工业流程,如食品加工和化工生产。
四、全球地热能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近年来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23年,全球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5吉瓦,其中美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是主要的地热发电国家。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许多国家加大了对地热能的投资,推动了新项目的开发。2023年全球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4.8GW。
从全球地热发电装机量来看,美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地热装机容量排名全球前三位,分别占全球地热装机容量的23.7%、14.7%和12.3%。我国地热发电装机量排第十九位,仅占全球地热发电装机量的0.22%,我国地热能利用程度较低,开发利用潜力大。
四、中国地热能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相对较小,但在逐步增长。当前,中国地热能发电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等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2023年中国地热能发电装机量为61.47MW。尽管这一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但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视,中国正加大对地热发电的支持力度,推进地热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未来装机容量有望逐步提升,成为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当前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为7亿吨;在回灌情景下,中深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为18.65亿吨;全国埋深3000-10000米的深层地热基础资源量约为2.5×10^35焦耳,折合标准煤为856万亿吨。
中国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利用方式以直接利用为主,地热资源直接利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据2023年9月召开的世界地热大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地热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100.2吉瓦,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据2024年5月发布的《中石化日报》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地热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为100.2吉瓦,与2021年持平。经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地热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约110.22吉瓦。
六、地热能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地热能开发利用主要形式为地热供暖。截至2021年底,我国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13.3亿平方米,初步核算2023年约16.5亿平方米。结合各公司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石化地热供暖面积占比约为6.06%,位居行业第一;万江集团和陆特新能占比分别为5.45%和5.21%。
七、地热能行业发展趋势
1、高效地热发电技术
将加大对二次利用和增产技术的研发,推动低温地热资源的发电应用,提升整体能效。
2、深井地热技术
随着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采用更先进的钻探和热交换技术,以获取更高的热能。
3、地热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结合
探索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提升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4、智能化管理与监测技术
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智能监测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5、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地热能开发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地热能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地热能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