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制油行业概况
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生产烃类燃料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含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方式。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合成工艺不同,其煤制油组成与质量性能差异显著,煤制油产品特征如下:
二、煤制油行业政策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2021年部分省份化工产业审批呈现明显收紧态势,国内多个煤化工项目叫停或延期。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十四五”期间,适度发展煤化工成为国家和各地区共识,我国煤化工产业提速重启。
三、煤制油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煤制油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煤炭开采与洗选、氢气、催化剂等,煤炭是煤制油的主要原料,开采企业通过采煤设备将煤炭从地下开采出来,然后经过洗选等工艺,去除煤炭中的杂质、矸石等,提高煤炭的质量和品位,为煤制油提供合格的原料。煤制油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燃料市场、化工原料市场与润滑油、润滑脂、沥青等领域。
2、我国成品油进出口现状
煤制油项目主要受到经济性和市场影响。另外,我国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加之受到电动车普及的影响,未来成品油市场有很大的变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成品油进口量为4823万吨,同比增长0.96%,出口量为5814万吨,同比下降7.21%。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煤制油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四、煤制油行业发展现状
1、产能现状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发展煤制油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十三五”以来,我国煤制油关键技术取得创新突破,导致产业规模、集中度大幅提升,形成了以宁东为代表的基地化发展格局。2023年我国煤制油产能为931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7.76%。
2、产量现状
21世纪初至今,我国煤制油产业经历了科技攻关、工业示范和大规模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煤制油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一批煤制油项目建成,2023年煤制油总产量为724万吨,深刻影响了我国能源供给的结构和格局,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五、煤制油行业竞争格局
“十三五”以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地区布局了四大现代化煤化工示范基地,重点开展煤制油产业示范并取得重要成果。2016年12月,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宁煤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承担了37项重大装备技术国产化的任务,打破了国外对煤制油化工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我国从此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的国家。
六、煤制油行业前景展望
随着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社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将逐步减弱,未来煤炭将更多扮演化工原材料的角色。因此,需开展煤制油与新能源中绿电、绿氢、绿氧、储能、储热等有机融合,替代原料煤和燃料煤的消耗,实现多能融合、多能互补、协同减碳;针对大型煤制油项目,以及与新能源耦合项目工艺流程复杂、产品丰富的特点,开发相匹配的大型工艺系统优化技术,从而实现新能源赋能的煤制油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煤制油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煤制油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