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概述
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是指针对各类医疗机构所开展的一系列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旨在保障医疗机构的高效运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以及达成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目标等。医疗机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专科培育、供应链、信息技术、营销推广、监管合规等服务。
二、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发展背景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2023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6.5万亿元。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客户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受到多维度的评价,缺乏全面运营知识和充足医疗资源可能导致医疗服务效率低下、发展受阻,因此,对医疗机构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三、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
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由硬件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信息安全服务商等部分构成;中游市场参与者为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提供商,负责提供管理资源和多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医疗服务、专科培育、信息技术等服务,并根据约定的计算方法收取管理服务费;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医疗机构。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下游分析
借助外部专长,管理医疗机构可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受益于丰富的医疗资源、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而且,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差异化管理服务;公立医院在综合医疗和高端医疗领域占主导,管理服务注重保障医疗质量和公益性质,民营医院则在专科领域发展迅速,管理服务更需强调市场竞争力和成本控制。2024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数增至1092000个。
四、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现状
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众多政策推动医疗机构行业发展和改革,加大对基层医疗投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鼓励社会办医,促进了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能力提升,而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需要额外的支持来适应改革,医疗机构管理服务市场需求增长。2023年,中国医疗机构管理服务市场规模约为245亿元。
五、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重点企业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同仁堂集团旗下二级集团,深耕医养大健康领域,通过投资并购、合作共建、管理服务等方式,形成在北京、浙江、上海等地20余家线下医疗机构布局,建成覆盖“连锁医院、基层连锁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现代化、定制化、一站式中医医疗服务。截至2024年底,同仁堂医养在线下共有11家管理医疗机构,赋能于所管理的医疗机构,帮助其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及能力以及改善客户体验。2024年1-9月,同仁堂医养营业总收入为8.33亿元。
六、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长远而言,随着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面覆盖,医疗机构收入增长空间受限,控费降本、提质增效成为医疗机构运营的关键,因此,医疗机构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愈发愿意通过引进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来提升运营效率、扩展服务范围、启动成本管控计划等方式应对经济运行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医疗机构行业的重要趋势,医疗机构管理服务可推动医疗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或将通过建设智慧医院、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