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细胞分析仪行业概况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分析仪器之一,其主要功能为对血液中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等含量测定等,并根据检测数据得出相应的细胞形态参数。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按照自动化程度、检测原理与仪器分类白细胞的水平分进行分类,具体类别如下:
二、血细胞分析仪行业政策
近年来,全国及各地政府接连释放利好政策,助推医疗器械研发提速,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其中《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提出将“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全自动生化监测设备、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分子诊断设备制造”列为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提出将“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血细胞检测分析仪器”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血细胞分析仪行业的发展得到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血细胞分析仪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血细胞分析仪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塑料、金属与软件等行业,其中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集成电路、显示屏等。产业链中游主要是血细胞分析仪的生产制造企业。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卫生系统、医学研究机构、制药企业等。
2、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9.2万个,其中医院3.9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0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门诊部(所)39.8万个,村卫生室57.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217个(不含卫生监督所、中心),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29个。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增长将带动血细胞分析仪行业需求的增长。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血细胞分析仪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四、血细胞分析仪行业发展现状
1、供需现状
血液细胞检查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检测手段,而传统的检测方式是手工检测,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准确率低,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血细胞分析的仪器也逐渐问世,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近年来我国血细胞分析仪产量与需求量不断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血细胞分析仪产量为8.87万台,需求量为5.71万台,2018-2024年产量与需求量CAGR分别为7.9%与7.7%。
2、市场规模
血细胞分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形态、功能等方面的检测,医生通过血细胞分析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血液病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血细胞分析的仪器的不断更新,检测方法不断完善,市场规模呈整体增长态势,据统计,2024年我国血细胞分析仪行业市场规模为65.95亿元,2018-2024年CAGR为6.9%。
3、产品注册现状
从我国血细胞分析仪产品注册情况来看,据统计,2023年我国血细胞分析仪有效产品注册总数为237件,其中国产产品有195件,进口产品42件,国产化率为82.28%。
从我国血细胞分析仪产品注册地分布来看,国产产品注册排名第一的是深圳市,产品注册数为84件,占比43.08%;排第二的是桂林市产品注册数量为15件,占比7.69%;排第三的是北京市,产品注册数为10件,占比5.13%。
五、血细胞分析仪行业竞争格局
据统计,2024年我国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招投标市场有1878家采购单位,1733家中标单位,中标设备数量达2999台,中标总金额约6.33亿元。设备品牌方面,金额市占率较高的品牌有迈瑞、希森美康、帝迈、优利特、迈克,市占分别为62.92%、13.03%、5.49%、5.41%与2.81%。前5品牌合计占比接近90%,品牌集中度非常高。
六、血细胞分析仪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
仪器具备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自动识别异常样本、提示可能的疾病方向,甚至给出初步诊断建议,辅助医生进行更快速准确的诊断。还可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存储和共享,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2、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的发展,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不仅要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性能方面进行竞争,还要在价格、服务、品牌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血细胞分析仪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血细胞分析仪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