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气发电行业概况
天然气发电具有排放低、效率高、调节灵活等优势,是“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和有效电源,但中国天然气发电发展存在气源保障程度不高、燃料成本较高、关键核心技术受限等问题,当前,各方对“双碳”进程中天然气发电发展问题仍有争议,亟待统一认识,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
二、天然气发电行业政策
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后,天然气发电的定位愈发清晰,但是发展前景却不甚明朗。在我国“双碳”“1+N”政策体系中,“1”是指一套国家的顶层设计,“N”是指N项不同领域的政策性指导方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N”代表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具体政策和方案,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其中对于天然气发电的总基调是“有序发展、适度发展”。
三、天然气发电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天然气发电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天然气生产与供应、发电设备等,生产与供应包括天然气的勘探、开采、集输以及净化等环节,发电设备包括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等。产业链中游为天然气发电运营环节。下游应用于电力销售、电力应用与电站调峰等。
2、天然气生产现状
天然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城燃、工业、发电、化工等这些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都有天然气的身影。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到2024年产量达到2464.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四、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1、天然气发电用气量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在电力领域,着力发挥多能协同优势,天然气发电及分布式能源工程稳步实施,2023年我国天然气发电用气量增长至6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
2、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与发电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为1.26亿千瓦,同比增长8.6%,近十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年均增长9.5%,高于全国电力总装机年均增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的江浙沪、珠三角区域的广东,以及京津冀等负荷中心省市。从发电量看,我国天然气发电量也保持了增长态势,2023年达3016亿千瓦时。
我国天然气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始终未突破3.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显著低于美国(37%)、欧盟(27%)、日本(36.8%)、韩国(27%)、德国(13%)等,未来我国天然气发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市场规模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互济、互调互保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效手段,国家已提出“煤电联营”“煤新联营”等发展新思路,天然气发电具有“双调峰”特性,适宜通过“气电联营”等方式增强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与国产气、煤炭及其他能源之间的联动能力,激发进口LNG的保供稳价潜能,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社会用能成本。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到2023年增长至1702.4亿元。
五、天然气发电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天然气电厂运营主体主要为大型发电企业、地方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公司。通常发电企业和油气公司为实现优势互补进行合资建设。各类型电源发电竞价上网。竞价上网对于整个电力行业而言,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行业格局体系或被重塑。水电、可再生能源价格更低,但是天然气发电的供能种类、开发区域更有优势。
六、天然气发电行业前景展望
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再从低碳能源逐步转向完全可再生能源是世界范围内能源产业转型的客观规律。能源部门高度重视天然气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遵循能源转型的客观规律。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且高效的低碳能源,其肩负着能源消费结构从高碳污染向低碳绿色过渡的纽带作用,虽然在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时间不长,且受到成本问题的困扰,但是在双碳背景下和强调环保理念的新时代经济发展趋势下,天然气发电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社会以及相关企业达成一定的共识,在充分明确天然气发电技术重要意义的前提下,找准发展定位,协同推进天然气发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