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概述
基因测序仪是是测定DNA片段的碱基顺序、种类和定量的仪器,主要用于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遗传病、传染病和癌症的基因诊断、法医的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生物工程药物的筛选、动植物杂交育种等方面。其中,中低通量测序仪的单次运行最大通量为5-100Gb,相较于高通量测序仪,中低通量测序仪成本较低、运行时间短、易于操作和维护。
基因测序技术是基因测序仪的核心,基因测序技术(DNA Sequencing)是指获得目标DNA片段碱基排列顺序的技术,在基础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生物技术开发、法医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二、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政策
中国政府对基因测序技术的重视和支持,体现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地位。近些年,中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扶持行业发展,《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中指出:启动新一代基因测序产品评价方法研究等9项重点项目。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MB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是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该产品由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425个基因,计算肿瘤突变负荷。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肿瘤突变负荷高的人群使用抗肿瘤药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比肿瘤突变负荷低的人群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三、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为光学器件、电子器件、生物酶等;产业链中游为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生产商;产业链下游为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应用领域,主要为科研、临床医学、基因测序领域。
2、产业链下游
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基因测序领域,基因测序应用广泛,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级别。基因测序已发展为分子诊断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为374亿元。
四、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发展现状
国产测序设备厂商设备装机数量的持续增加,加速国产替代;政策鼓励基因测序行业发展,推动测序技术加速迭代;基因测序企业向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产品+服务”业务模式。数据显示,中国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上涨态势,2024年中国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上涨至8.27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将上涨至8.59亿元。
五、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华大智造国内新增基因测序设备销售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已达约39%,排名国内市场第一。当前基因测序行业仍呈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竞争力强且市场份额大的格局特点,华大智造、Illumina、Thermo Fisher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80%。
2、重点企业分析
华大智造紧跟“超高通量”引领,“小型化”普及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在测序通量、读长、速度、成本和集成化等测序平台核心指标方面不断打破传统技术极限,并实现量产,保持全球引领地位。同时,围绕测序关键核心原料组分进行源头性技术研发和工程性工艺研发,包括测序酶、MDA 酶、dNTP、染料等,进一步提高测序质量、降低测序成本。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为22.91亿元。
六、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发展趋势
基因测序技术将不断优化,单分子测序技术和纳米孔测序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的重要技术方向。这些技术将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提高测序速度和准确性,使得基因测序更加普及和便捷。
国内企业如华大智造等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逐步打破海外垄断。国产测序仪的性能不断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预计到2025年国产测序仪市场份额将突破50%。
AI技术将重塑基因测序的研发流程,例如通过大模型提升基因变异解读效率和临床诊断准确性。此外,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将爆发,特别是在肿瘤免疫治疗和工业级解决方案领域。
基因测序行业将从“设备-试剂-服务”向“数据-诊疗-保险”全链条延伸,形成生态闭环。同时,国内企业将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加速全球化布局。
量子测序技术预计将在2025年进入中试阶段,实现单分子级别的精准识别,进一步推动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中低通量测序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