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I膜行业概况
PI高分子制造,一般采用二步法制备:首先将二酐类、二胺类等PI单体和极性溶剂混合生成前驱体聚酰胺酸溶液,通过热处理环化脱水亚胺化为聚酰亚胺树脂,接下来通过流延、干燥、拉伸或其他工艺生产PI薄膜。下游终端应用分为电子应用及非电子应用,其中电子级应用主要为显示面板、半导体、OLED封装等,非电子应用有电机绝缘材料、分离膜、压敏胶带、电池包装等。
PI膜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传统的PI薄膜颜色多为黄色,最早应用于电机的槽绝缘及电缆绕包材料,多为电工级产品。随着航空、轨道交通以及电子信息等诸多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市场和产品的不断细分以及新兴研究领域的开拓,电工级PI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通过特殊单体制备的不同功能PI薄膜和改性的传统PI薄膜可以满足新型的电子级应用需求。
电子级PI膜特性及下游应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PI膜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17年PI薄膜市场规模为15.1亿美元,其中,FPC所用PI消费金额为7.3亿美元,占比48.3%,居所有应用第一位。在其他应用的组成中,比较重要的应用包括柔性OLED显示、5G天线材料、电子器件散热等高新技术应用领域。预计随着下游电子行业的进步,到2022年,全球PI薄膜材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亿美元。
2017-2022年全球PI膜材料市场规模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全球PI基板材料的市场规模约为3981万美元,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5500万美元。
2014-2020年全球PI膜基板材料市场规模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PI膜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日韩贸易摩擦提供PI材料国产化契机
日韩贸易摩擦导致生产OLED面板、芯片等关键化学原料进口受限。2019年7月1日,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宣布,限制向韩国出口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电子级氢氟酸三种电子化学品,将现行的简化程序(只要通过审查三年内同一企业免审查)改为每次出口都要大约90天的审查。日本是上述三种化学原料的主要输出国,生产的氟化聚酰亚胺与高纯度氟化氢约占全球9成的产量,光刻胶也有7成由日本供应。
此次日韩贸易摩擦,将使韩国智能手机、OLED面板以及半导体制造商降低对日本关键原材料生产企业的依赖程度,将推进原材料本土化或供应链转移的进程。中国本土的PI材料生产企业或将在此次日韩贸易摩擦中受益,打开高端电子级产品国产化的窗口。
日韩贸易摩擦发展进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PI膜行业主要技术壁垒分析
PI膜的主要技术壁垒在于设备定制周期较长,工艺难度大、定制化程度高,技术人才稀缺。此外,PI膜的投资规模也不可小觑,投资一条产线需要2-3亿元人民币,尽管投资规模不算大,但风险高、投资周期长,也非一般企业能够承担。
PI膜主要技术壁垒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中国PI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从2017年开始,PI薄膜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国内产业现状引起众多企业及资本的关注,国内多家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布局化学亚胺法高性能PI薄膜。
国内各PI薄膜及原材料企业产品概况及产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诸如均酐PMDA和联苯酐BPDA等技术壁垒较低的PI单体,国内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企业众多,且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质量较为稳定,对国外下游生产企业具有很大吸引力。对于特种PI单体,尽管海外优势企业垄断了部分高技术壁垒产品,但常州阳光、武进临川等国内企业也渐渐打破了美国杜邦、三井化学、日本宇部等公司的绝对垄断,生产出了诸如六氟二酐、氢化甲烷二胺、异构联苯酐等用于生产高性能PI薄膜的单体材料。
国内已商业化的重要PI单体布局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几年,随着国内新建PI薄膜生产线量产,国内PI薄膜产能及技术水平与国际PI薄膜巨头差距有望进一步减小。
2019年国内各PI薄膜企业新建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PI膜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PI膜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PI膜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PI膜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PI膜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PI膜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19-2025年中国PI膜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