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惯性导航分类
惯性导航是通过测量加速度来解算运载体位置信息的自主导航定位方法,该方法不向外部辐射能量、不依赖于外部信息,因而具备不与外界交互而自主独立工作的能力。惯性导航系统能实时、准确地测量位置、加速度及转动量(角度、角速度)等信息,是唯一可输出完备六自由度数据的设备。
根据构建导航坐标系方法的不同,惯性导航系统可划分为平台式惯性导航和捷联式惯性导航两类。平台式惯性导航采用物理平台模拟导航坐标系统,即将加速度计安装在由陀螺仪控制的稳定平台上,使平台始终保持导航坐标系姿态不变。捷联式惯性导航采用数学算法确定导航坐标系,即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直接安装在运载体上,确定运载体的速度、位置以及姿态、航向等信息。
惯性导航分类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惯性导航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5-2019年中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一直维持着增长趋势,2015年中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为77.8亿元,到2019年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7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1%。受到下游军用和民用市场的驱动,未来中国惯性导航行业仍将继续维持增长趋势,预计到2022年中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接近300亿。
2015-2022年中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因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军用惯性导航市场需求旺盛,一直维持着增长趋势,且在惯性导航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2019年中国军用惯性导航市场规模为141.2亿元,占据整个惯性导航市场的81.8%,是中国惯性导航的主要应用场景。在民用市场方面,受益于中国无人机及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2019年民用惯性导航市场规模达到31.5亿元。
2015-2019年中国惯性导航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导航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三、中国惯性导航驱动因素分析
1、自动驾驶发展拉动需求增长
截至2020年3月,中国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尚处于L2及L2.5阶段。根据中预测,随着芯片、算法、传感器等技术的日趋成熟,在上述政策影响下,中国将于2020年实现L2.5量产,于2021年初步实现L3低速量产,到2025年实现L3低速大规模应用和L3高速初步发展。届时,惯性导航作为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必要部件,其需求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惯性导航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军用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部队正在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军费预算逐年增长,由2015年的8869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18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6%。军用市场是惯性导航最大的下游应用市场,其预算支出的增长将直接促进核心军用武器部件——惯性导航的需求提升,从而拉动中国惯性导航市场规模提升。
2014-2019年中国军费预算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防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惯性导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高精度陀螺仪将成主流
综合美国惯性导航陀螺仪交易额占比变化情况和国际陀螺技术发展阶段,未来各类陀螺仪将凭借自身优势重点应用于不同领域。在战略级(航天航海领域)市场,激光陀螺仪因优越的温度稳定性而占据市场主要地位,在导航级(导弹武器)领域,激光和光纤陀螺仪将共享市场空间,在战术级(地面武装器和飞行器)领域,尤其是在高端应用场景,光纤陀螺仪将依然扮演重要角色,而在商业级(汽车及消费电子)领域,MEMS陀螺仪将凭借高性价比持续保持统治地位。
2017年美国惯性导航用陀螺仪交易额占比
数据来源:惯性世界,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融合将成行业主旋律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应用,以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及自动驾驶为代表的自动控制领域产品对各板块的耦合性要求提升。而惯性导航系统具备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导航传感器信息融合中心的潜力,可通过紧耦合的方式兼收各类传感器数据,在实时滤波和容错算法的基础上,在多源信息整合中自动剔除超出传感器误差的野值或异常值,进一步通过融合递推的方式对各类传感器信息进行预测,提高导航系统的应用效率,提升整个系统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导航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卫星导航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