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作用机制多样化「图」

一、双特异性抗体定义及分类

双特异性抗体,又称为功能抗体或双价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在自然状态下不存在,只能通过人工制备,其开发是通过共表达两条不同的H链和两条不同的L链,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特异性结合2个不同的抗原。

双特异性抗体有多种分子设计格式,DNA重组技术的发展使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分为含有Fc区的(免疫球蛋白G)IgG型和不含Fc区的非IgG两大类,IgG型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与单克隆抗体类似,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半衰期较长。非IgG型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形式更加多样,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组织渗透性更强,但血浆半衰期较短。

多种双特异性抗体分类

多种双特异性抗体分类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全球上市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现状

目前,已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有Catumaxomab(2017年退市)、Blinatumomab以及Emicizumab。Catumaxomab由Trion Pharma研发,是全球首个商业化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但因销售不佳等原因于2017年退市,Blinatumomab由安进开发,用于治疗费氏染色体阴性的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micizumab由罗氏开发,用于A型血友病的常规预防。

已上市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已上市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数据来源:FDA,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安进药业旗下的Blinatumomab上市后销量迅速上升,2014年Blinatumomab的销量仅为0.03亿美元,到2019年在,增长至3.12亿美元。销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的宣传,另一方面是由于Blinatumomab对于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和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疗效果较好。

2014-2019年中国Blinatumomab上市后销量表现情况

2014-2019年中国Blinatumomab上市后销量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安进官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罗氏的Emicizumab药物对于治疗A型血友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从2017年11月上市,到2019年第四季度,Emicizumab的销量迅速增长。根据罗氏官网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 Emicizumab销量仅为3百万瑞郎,到2019年增长至4.6亿瑞郎,销量增长十分迅速。

2017Q4-2019Q4Emicizumab上市后销量表现情况

2017Q4-2019Q4Emicizumab上市后销量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罗氏官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全球双特异性抗体在研药物现状

双特异性抗体被视为治疗肿瘤的第二代抗体疗法,近十年来,全球每年新开的双特异性抗体临床试验数量逐年增长,现阶段正处于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的快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超过100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处于临床阶段。从适应症来看,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80%以上适应症布局为肿瘤领域,其次为血液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从靶点来看,双特异性抗体项目(包括临床前项目)主要集中于CD3、PD-1/PD-L1、HER2、EGFR等靶点。

2010-2018年全球每年双特异性抗体临床研究的启动情况

2010-2018年全球每年双特异性抗体临床研究的启动情况

数据来源:FDA,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抗体药物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截至2019年3月,商业化的临床管线包括89个双特异性抗体,从分子结构来看,双特异性抗体研发主要集中于不对称分子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不对称模式的双特异性抗体力求与天然抗体结构类似,以保持相关的功能特征和有利的质量属性,被认为具有最低免疫原性的潜力。在临床试验阶段,项目适应症多集中肿瘤适应症,非肿瘤适应症占比不足15%。而临床试验阶段,项目多集中于临床I期与临床I/II期,多数研发仍处于早期阶段。

临床试验阶段项目按适应症分类

临床试验阶段项目按适应症分类

数据来源:Pubmed,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临床试验阶段项目按临床阶段分类

临床试验阶段项目按临床阶段分类

数据来源:Pubmed,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市场规模

截至目前,在中国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仅有2018年12月获批的艾美赛珠双抗(获批适应症为含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的A型血友病的出血预防治疗),仍未有中国市场公开销售数据统计,由于售价昂贵、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和中国血友病用药整体渗透率不高等原因,估计2019年艾美赛珠双抗中国市场销售额应不足1亿元人民币。

随着单克隆抗体作为高端生物药迅速崛起且市场表现良好,为双特异性抗体的商业化作出优秀示范。再加上全球企业积极斥资布局双特异性抗体相关项目,推动药物研发进展加速。预计2020年-2024年,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市场规模将由5.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5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9.1%。

2019-2024年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2019-2024年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双特异性抗体在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被视为肿瘤治疗的第二代抗体疗法,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备受关注主要得益于单克隆抗体的巨大成功。数据显示,单抗药物已从2014年的883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1639亿美元,五年间实现翻倍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远高于全球生物药年复合增长率。2019年全球销量排名前20的药品中,单抗占据9个席位,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化的成功为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与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2019年全球医药市场整体规模变化情况

2014-2019年全球医药市场整体规模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在外企创新药垄断中国医药市场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以支持本土药企发展,鼓励创新药研发,提高药品审批质量,加快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将创新药、临床急需用药等药品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政策推动下,双特异性抗体等创新药物研发进展迅速,新药由试验到注册审批的时间可有效缩短,上市风险显著降低。

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相关政策

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相关政策

数据来源:政府部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七、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大多数双特异性抗体将桥接细胞作为它们的专性作用机制,其中T细胞重新定向是最常见的共同特征,T细胞重新定向是重定向效应T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以特异性地消除肿瘤细胞,在此类作用机制下,T细胞通过由T细胞结合域和肿瘤结合域组成的双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建立物理连接,在临床试验接受评估的双特异性抗体中,超过一半是T细胞参与的双特异性抗体。除桥联细胞外,双特异性抗体也可桥联受体。同时,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成功,针对此类检查点及其他组合作用机制的双特异性方法也正在出现,双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机制正在呈现多样化。

本文采编:CY1254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抗体药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抗体药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分析、重点企业运营财务状况分析、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