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交易行业发展概况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是实现碳中和的市场化机制。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包括降低碳排放、碳移除和负排放。由于碳排放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综合反映,因此实现碳中和需要人口、经济、产业、能源、技术等多领域协作,需要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及能源碳强度;需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增加碳捕获同时发展负排放技术。
实现碳中和的机理框架
资料来源:《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起源于2005年,是依据欧盟法令和国家立法的碳交易机制,一直是世界上参与国最多、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欧盟碳市场各阶段主要特点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参与碳排放交易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12年,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从2013年至202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三阶段:从2021年开始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首先纳入电力行业(碳排放数据相对完善)。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碳交易市场碳交易量呈波动走势,于2017年达到交易峰值4900.31万吨。2021年上半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碳交易量达到412.91万吨。
2013-2021年H1中国碳交易市场碳交易量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碳交易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自2014年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开市以来,碳交易市场成交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至2020年期间,中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额由4.8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2%。
2014-2020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碳交易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分省市看,湖北省和广东省是我国碳交易市场额最高的地区,2020年的成交额占比分别为28.81%和27.14%,其次是北京市和深圳市,市场交易额占比分别为15.35%、12.58%。
2020年中国主要省市碳交易市场额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碳交易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三、碳排放试点市场
自2013年起,我国陆续建立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地的碳排放试点市场,在区域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效果。自2020年以来,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相关的政策加速出台,2021年7月7日国常会提出,于2021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交易。初始阶段仅涉及电力行业,同时生态环境部要求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预计八大高耗能行业有望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2011-2021年中国碳交易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机制对比
资料来源:各交易所官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在碳排放管理问题上已经进行了一些摸索,但是整体上碳交易体系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对于碳交易项目而言,我国仅停留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交易,并不涉猎其他诸如一氧化二氮、甲烷、全氟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交易,因此相较于国际上的大型碳交易市场,我国依然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回望过去的建设历程,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方面。
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根据我国碳交易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碳交易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深度评估及行业投资前景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