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硅的应用
工业硅的三大用途分别是生产有机硅、制取高纯度的晶体硅材料,以及配置有特殊用途的硅铝合金。其中,有机硅产品涵盖了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及气象白炭黑,涉及到建筑材料、电子电器和日化纺织等常见领域;晶体硅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片、芯片,主要用于光伏和半导体产业;而铝合金产品是指添加了少量工业硅的铝产品,最重要的用途是汽车制造业。
工业硅的应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工业硅行业发展政策背景
按照国家的能源发展目标,到2030年,我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届时,晶硅光伏等清洁能源,将成为发电的主要构成之一。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增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400GW,国内装机容量可达150GW。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全球年新增装机量将分别突破1000GW和1500GW,晶硅光伏发电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工业硅产业部分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工业硅行业产业链
工业硅产业链上游原料包括硅石和碳质还原剂,使用石墨电极将以上原料加热到2000摄氏度以上,从而将硅石中的二氧化硅还原生成工业硅液体,经过浇铸、冷却、破碎等步骤生成硅块或硅粉。工业硅中硅元素的含量大于98%,主要用于生产有机硅、制取高纯度的晶体硅材料以及配置有特殊用途的硅铝合金,并广泛应用于汽车交通、建筑材料、光伏、半导体等领域中
工业硅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全球工业硅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1、产能产量
全球工业硅产能产量方面,据统计,2014-2021年全球工业硅产能产量增长缓慢,截至2021年全球工业硅产能为632万吨,产量为412万吨,绝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中国产能产量的扩张。
2014-2021年全球工业硅产能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广期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区域分布
全球工业硅供给中我国产能、产量占据绝对地位,2021年我国产量占比由66%提升至77%,剩下的则少量来源于巴西、美国、挪威等地。
2021年全球工业硅产量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Mysteel,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工业硅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五、中国工业硅行业供需现状分析
1、硅资源分布
我国的硅石储量虽然丰富,但整体质量并不高;硅石纯度品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产成品工业硅的品质;硅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包括石石英岩、天然石英砂、英砂岩、脉石英等;我国常见的硅石资源有石英砂岩、石英岩、天然石英砂岩,三者总和占硅石矿资源的99.07%,但高品质的脉石英仅占石英矿资源的0.93%。
中国硅石资源分布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广期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能产量
工业硅属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集中在限制工业硅行业新增产能和清退低效电炉,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据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硅产能为499万吨,产量为321万吨,产量同比增长25.88%。
2014-2021年中国工业硅产能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广期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421#、553#工业硅下游用途广泛且成分要求较低,是我国主要的工业硅型号。2021年两者产量分别占到28%和24%,其他规格工业硅中,97硅与再生硅的产量合计占比9.37%。此外,不同省份主打不同规格工业硅,新疆以生产通氧553#、421#为主,国内74.86%的通氧553#和36.08%的421#源自新疆,而云南、四川主打生产421#。
2021年我国不同规格工业硅产量(单位:%)
资料来源:SMM,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工业硅供应区域分布
从不同省份工业硅供应情况来看,据统计,2021年新疆成为我国工业硅第一大产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4%。云南、四川两省占比分别为第二、三位,两个省份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8%和17%。
2021年我国工业硅分省市供应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SMM,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中国工业硅成本
生产1吨工业硅约需2.7-3吨硅石、2吨炭质还原剂(含木炭、石油焦、低灰分烟煤等)、0.1-0.13吨电极、消耗约1.1-1.4万度电。2021年,我国工业硅行业的生产成本构成中,电力、还原剂、电极、硅石成本分别占比为35%、29%、13%、9%。成本的最主要部分是能源消耗、原材料,两者占比约为80%。
2021年我国工业硅生产成本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广期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的硅石储量主要集中在新疆、云南、湖北、江西、广西等地。其中,新疆产区主要使用煤电;具体又可分自备电、电网电,且全年电价较稳定;其它产区,如云南、四川、福建以水电为主,电价随季节性调整明显:
2021年中国工业硅主产区成本对比(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工业硅进出口
工业硅的全球贸易流动性较强,每年各国之间的跨国贸易流通量,约为12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3。据统计,2021年我国中国工业硅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出口77.78万吨,同比增长27.2%,主要受益于海外疫情缓解、需求回升。截至2022年1-4月我国工业硅出口量为1.24万吨,同比增长1462.69%,出口量为23.4万吨,同比下降11.4%。
2015-2022年4月我国工业硅进出口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进出口金额来看,据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硅出口额为22.36亿美元,同比增长99.64%;截至2022年1-4月我国工业硅进口额为0.61亿美元,同比增长3394.22%,出口金额为8.66亿美元,同比增长60.32%。
2015-2022年4月我国工业硅进出口金额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工业硅进口主要来自于泰国,2021年进口量为1760吨,占比进口总量41.43%,其次是韩国、马来西亚等地,2021年进口量分别占比14.18%与11.77%。
2021年我国工业硅进口来源地进口量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工业硅出口区域别为亚洲占比80%、欧洲占比15%、其它地区占比约5%;以东亚、南亚、东南亚等亚洲地区为主,前五大出口国分别为日本18.71万吨、韩国8.94万吨、泰国7.08万吨、印度5.99万吨、阿联酋5.87万吨,出口总占比约60%。
2021年我国工业硅出口目的地出口量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6、工业硅需求现状
2021年,中国工业硅下游产品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于有机硅和多晶硅,铝合金及出口消费占比则下降;其中有机硅需求占比29%,出口占比25%,铝合金与多晶硅分别占比20%。
2021年我国硅需求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SMM,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5-2019得益于有机硅下游的不断渗透和多晶硅(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工业硅表观需求整体上升,2019-2021年我国工业硅表观需求量有所下降,2021年需求量为177.65万吨,同比下降4.9%。
2015-2021年我国工业硅表观需求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的有机硅企业主要分布于华东、西北两大区域,国企和上市公司较多,产能集中度高,且多为集团公司,经营业务广泛;多晶硅生产企业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及华中区域,且分别在境内及境外两地上市,头部均为民营企业;铝合金企业产能则较分散,数量庞大,主要分布在华东及华南。
2021年我国工业硅主要消费企业
资料来源:SMM,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中国工业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1年我国工业硅生产企业超250家,其中前四家企业产量占比达38%,仅第一名合盛硅业产量占比就达27%,远超排在其后的企业。
2021年我国各企业工业硅产量(单位:%)
资料来源:SMM,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产能看,2021年国内工业硅生产的CR4值为22.21%,显著低于基于产量计算的结果,原因是规模较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较高。云南、四川和新疆的工业硅企业数量分别为53家、50家和26家,从各企业产能规模看,云南、四川多以小厂为主,产能较为分散,而新疆企业的平均产能相对较高,尤其是合盛硅业、昌吉吉盛的产能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
2021年我国各企业工业硅产能(单位:%)
资料来源:SMM,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七、2022年中国工业硅市场展望
因疫情影响,2021年中国过剩的工业硅产量,正有待消化;2022年是否能出现供需缺口,也取决于国内工业硅上下游新增产能的投产进度。目前看来,2022年上半年的新增产能较少,有待丰水期新增产能大量投产;其中,有机硅、多晶硅的新产能将在2022年的上半年释放需求量。
同时,我国工业硅的丰枯季节性生产特点,正在逐步弱化;另外,“双碳”政策背景下的工业硅成本上行已成定局,定价逻辑正在发生改变;2022年,工业硅的结构性供给缺口仍然存在。我国的疫情发展方向及管控措施、及我国双控政策的变化,皆将对工业硅的供需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
展望未来10~20年,是我国硅产业新的大发展时期。根据硅业分会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的工业硅需求量,将达到325万吨,可比2021年增加130万吨以上;其中多晶硅领域的消费量将激增80万吨至140万吨;有机硅领域的消费量将增加40万吨至120万吨;铝合金领域的消费量则小幅增加至50万吨左右;其它领域的消费量增加至15万吨左右。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工业硅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工业硅市场竞争态势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