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乳酸的生产和降解流程
聚乳酸,又称聚丙交酯,由乳酸聚合而成,乳酸则可以可再生的植物资源(玉米等)中提取的淀粉为原料,经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经菌种发酵纯化而成。聚乳酸的生产和降解全过程如下:
聚乳酸的生产和降解全过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二、聚乳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各类可降解塑料产能分布
由于生物质植物或作物的碳固定速率与材料寿命结束后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相当,因此PLA相比于使用固碳速率极其缓慢的化石原料的降解塑料(如PBAT、PBS)更符合绿色可持续概念,也就更加受到对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高的欧洲市场认可。据统计,2022年全球PLA产能占据全球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总产能比例约为40.2%。
2022年全球各类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全球产能
从传统塑料和可降解材料的市场占有率来看,随着20世纪初开始大规模制造和使用,传统塑料凭借其良好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已经渗入了人类世界的各个缝隙。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统计,2022年度全球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产能为221.7万吨,其中聚乳酸产能为89.12万吨。
2018-2022年全球聚乳酸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中国聚乳酸消费量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限塑禁塑”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限塑禁塑”相关时间表的推出,作为传统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品,聚乳酸在国内外市场逐渐呈现出需求旺盛的局面。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聚乳酸表观消费量约7.5-8万吨。
2018-2022年我国聚乳酸消费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中国聚乳酸进出口情况
2018年,由于国内聚乳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且部分企业能够通过进口丙交酯的方式制造聚乳酸,聚乳酸进口量相对较低,2019年起,随着国内外“禁塑限塑”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内聚乳酸市场开始进入成长期,同时国内产能受制于丙交酯“断供”的影响扩增受限,导致聚乳酸进口量大幅增长至2.45万吨。据统计,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聚乳酸进口量为0.51万吨,同比增长0.49%,出口量为0.21万吨,同比下降29.8%。
2015-2022年我国聚乳酸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欧洲和北美是聚乳酸最大的市场,而由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国对聚乳酸的需求处于持续增长之中,我国聚乳酸主要从泰国与美国进口,据统计,2022年我国从泰国进口聚乳酸9238.3万吨,从美国进口聚乳酸9096.7万吨,进口量合计占比93.72%。
2022年我国聚乳酸进口来源地进口量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国聚乳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从聚乳酸整体行业格局来看,聚乳酸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全球产能中国外企业高于国内企业。发展至今,国外企业凭借农产品成本优势和聚乳酸技术的先发优势,掌握着全球近70%的聚乳酸产能。而在国内,曾有一批企业依靠从国外进口丙交酯的方式生产聚乳酸,但随着TCP生产的丙交酯转为专供自有的聚乳酸产线使用,这批国内企业因无法获得关键原材料而停止生产聚乳酸,导致国内聚乳酸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国外的NatureWorks和TCP,国内的丰原生物和中粮科技与公司在聚乳酸的销售生产制造市场方面构成直接竞争关系;而普立思、联泓新科、金发科技、金丹科技和万华化学属于聚乳酸行业内企业的潜在竞争者。
2022年我国聚乳酸各企业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国聚乳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内外限塑禁塑政策的不断升级,人类社会也从“以塑料代替金属、木材”的阶段进入目前的“以可降解材料代替不可降解塑料”的发展阶段。聚乳酸凭借其源于生物质材料且可完全生物降解、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等特性,已被全球企业广泛应用于包装及食品容器、餐具、3D打印材料、家居、无纺布、工业化学品等多个下游产品和领域,在医学领域、汽车配件、农林环保等领域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市场对聚乳酸的需求快速增长,聚乳酸行业总体处于景气状态。
聚乳酸材料起源于国外。20世纪50年代,杜邦公司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两步法”工艺制得聚乳酸材料,但由于当时产品的耐久性远不如其他材料,因此未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聚乳酸凭借其特有的生物相容性及可完全生物降解性,在高附加值的医学领域得到应用。而在国内,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将玉米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大规模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时间较晚,且随着国内限塑禁塑政策的不断升级,聚乳酸材料才逐渐在国内兴起,导致聚乳酸行业在国内起步的时间远远晚于国外。
发展至今,国外企业凭借农产品成本优势和聚乳酸技术的先发优势,掌握着全球近70%的聚乳酸产能。而在国内,曾有一批企业依靠从国外进口丙交酯的方式生产聚乳酸,但随着TCP生产的丙交酯转为专供自有的聚乳酸产线使用,这批国内企业因无法获得关键原材料而停止生产聚乳酸,导致国内聚乳酸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
目前全球只有NatureWorks、TCP、海正生材等少数企业自主掌握“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套完整大规模量产技术。未来,随着技术持续创新、生产成本降低、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聚乳酸在材料领域的替代将不断显现,行业将不断发展壮大。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聚乳酸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