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定义
医疗IT即医疗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限制,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进而提高医疗创新能力和医疗管理水平。
2、定义
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分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化三个层次。
医疗IT的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
医疗IT行业上游主要由电子设备供应商组成,其成本占医疗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游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产品性价比不断提高,软硬件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中游主要参与者是医疗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下游主要由医疗服务机构构成,覆盖范围较广,涵盖大型医院、中小型医院及各区域卫生中心。
医疗IT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下游端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及卫生费用支出的不断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1033000个,较2013年增加58602个,同比增长0.2%。
2015-2022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行业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与医院实际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医疗IT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医疗IT建设再次受到各级医疗机构及医疗监管部门的重视,未来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科研临床对于数据需求持续增长、新兴医疗IT市场的发展,市场对于医疗IT产品的需求将得到持续,行业规模也将快速增长。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医疗IT行业市场规模为837.2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24年行业规模将增长至1041.5亿元。
2019-2024年中国医疗IT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IDC,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市场结构
从行业市场结构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医疗IT主要可分为硬件、软件、服务三个部分。其中硬件是医疗IT最主要的细分领域,2021年市场占比达62.65%。其次为服务和软件,2021年市场占比分别为19.04%和18.31%。
2021年中国医疗IT行业市场结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是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用计算机、健康卡等电子化方式获取、传输、接受、储存、取回、管理和重现的数字化的患者医疗信息记录,具有为临床医生提供医疗辅助诊断、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服务的功能。电子病历作为中国医疗信息化改革的核心部分,其市场规模的增长对整个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的增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电子病历行业市场规模为18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到2023年行业规模将增长至41.8亿元。
2016-2023年中国电子病历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医疗IT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四、相关政策
政策是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发展众多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在2022年发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业务平台应用及完善,鼓励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规范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构建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中医药信息平台,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增强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在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政府提出构建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核心数据库,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统一接入和数据共享。探索建立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监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数据共享。
中国医疗IT行业部分相关政策一览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竞争格局
1、市场格局
目前,我国医疗IT行业整体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大行业、小企业”格局,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从2019-2021年各公司医院订单金额均值计算来看,卫宁健康占比最大,为27%;其次是东华软件,占比为19%;创业慧康排名第三,占比达到了17%。
2019-2021年中国医疗IT行业订单竞争格局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重点企业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的上市公司,致力于提供医疗健康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人们的就医体验和健康水平。卫宁健康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自主研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是中国医疗健康信息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据资料显示,2022年公司医疗IT业务营收为30.91亿元,同比增长12.42%,毛利率为43.66%。
2015-2022年卫宁健康医疗IT行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发展趋势
1、建设一体化平台
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都是基于一个个的系统建设,由于每个系统建设的厂商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医疗信息化建设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患者数据碎片化成为行业现状。数据碎片化直接的结果就是信息割裂,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和过度治疗,还可能因为患者数据不全引起误诊等,不利于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导致医护人员需要重复操作,极大的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为此,需要加强建设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打破了医院内部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数据的整合、共享、利用,总而言之,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医疗场景变化越来越快,需求的多样化,终端的多样化,要求信息系统能够快速的应对变化,打破现有的系统边界,所以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将是大势所趋。
2、制定专科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正朝着标准化、智能化、集成化、区域共享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临床业务的深入发展和要求,医院需要电子病历系统解决的不仅是病历录入的问题,而是医疗过程控制、辅助决策和临床路径的实现。过去,中国的电子病历以综合电子病历为主,医院大多不区分各个专科的电子病历,对于一些较特殊的临床科室,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数据需要在一块单独的“领地”进行记录,并且不需再去输入任何在通用电子病历中出现过的数据,这种专科架构的特点必然需要专业的专科病历来完成。专科电子病历对临床科研数据采集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医疗IT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9年中国医疗IT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