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糖行业概述
食糖,是指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可食用糖,是甘蔗或甜菜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食糖的主要成分为蔗糖,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元素,在生理作用方面,食糖经消化成葡萄糖和果糖为人体提供能量,减少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从而提高其他重要机能;在医药功效方面,食糖能有效解决脱水问题及治疗创口,避免因维生素及铁质缺少而引起的疾病风险。根据食糖原料及制作工艺,常见的食糖包括白砂糖、红糖、冰糖等。
二、食糖行业发展背景
食糖是食品产业的主要原料或辅料,是众多民族地区的重要产业,我国食糖行业的政策环境呈现出积极、稳健的特点,相关部门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促进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推广应用,稳定主产区糖料蔗生产,支持甜菜生产,稳定甜菜糖产量,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食糖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
产业链来看,上游为原材料供应环节,包括甜菜、甘蔗等糖料作物以及制糖设备;中游为食糖的加工制备环节,涉及提取、清净处理、浓缩、结晶、分蜜和干燥等步骤;下游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品等领域。
2、上游分析
甘蔗和甜菜都是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食糖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通过加工处理可以转化为不同类型的食糖产品,优质的甘蔗和甜菜能够生产出更加纯净、口感更好的食糖,反之则可能影响食糖的品质。2022年,中国甘蔗与甜菜产量分别为10338.13万吨、893.32万吨。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食糖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四、食糖行业现状
1、产销量
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榨时间则是由北向南各不相同。因广西严重干旱,2022/23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量897万吨,同比下降6.17%;其中甘蔗糖产量789万吨,甜菜糖产量108万吨;销量为853万吨。本榨季内外糖价持续倒挂叠加国内食糖减产超预期、进口量同期偏少,我国食糖供应偏紧。
2、人均食糖消费量
糖类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七成是靠糖类供给的。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糖消费量为1.2千克,随着消费者对食糖品质和安全的关注度提高,预计未来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将回升。
3、价格走势
整体来看,2023年的食糖价格走势呈现出先涨后跌、整体上涨的特点,食糖价格与国内外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季节性消费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国内方面,全国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复,市场信息增强,带动食糖消费回暖;国际方面,因巴西、印度产糖量高于此前预期,12月以来国际食糖价格大幅下跌。
4、进口情况
进口而言,受国际糖价高位影响,进口成本不断推高,配额内进口利润不断缩小,配额外进口倒挂幅度加深,我国食糖进口量从高位回落。2023年,中国食糖进口数量为397万吨,同比下降24.7%;进口金额为23.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此外,巴西仍是我国最大的食糖进口来源国。
五、食糖行业重点企业
中粮糖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控股国内A股上市公司,食糖产业是中粮糖业的主营业务,也是中粮集团的核心主业之一,同时还经营番茄加工业务。中粮糖业的食糖业务在国内、外有完善的产业布局,拥有从国内外制糖、进口及港口炼糖、国内贸易、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在国内甘蔗制糖、甜菜制糖领域,中粮糖业运营13家制糖企业,遍布于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优势原料主产区,年产糖70万吨;在海外制糖业务环节,中粮糖业运营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Tully糖业,年产原糖30万吨,是利用国际优势资源保障国内食糖供给的海外桥头堡。
六、食糖行业发展展望
展望2023/24年榨季,我国食糖产量或实现恢复性增产,但因今年广西降水南多北少、旱涝并存的现象,以及生产过程中仍然面临台风、低温冰雪天气等气候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主产区气候风险犹存,食糖产量仍有居多变数。此外,随着我国抛储、轮储政策落地,全球供应转宽松,国内食糖供需偏紧的形势得到一定缓和,国内食糖价格有望重心下移。国际方面,近期全球食糖供应由紧平衡转向偏宽松,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更多的气候和地缘政治冲击可能加剧粮食、能源价格、食糖价格波动,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糖价震荡运行可能性较大。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食糖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4-2030年中国食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