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合联李锦才:擦亮中国创新药“名片”

随着药企在ADC(抗体偶联药物)创新研发上的突破,中国创新药企业正以领跑者的姿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药明合联登陆港交所,再次点燃市场对ADC的热情。

“自2022年起,ADC管线进行海外授权的10家中国公司中,8家是药明合联的客户,我们也是客户首选的CRDMO(医药研究、开发、制造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合作伙伴。”药明合联首席执行官李锦才自豪地分享了这张亮眼的成绩单。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药明合联赋能ADC创新研发的高效率,更传递出中国药企在ADC管线的硬实力。

ADC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如何?李锦才再次用数据说话。“此次公司IPO散户超额认购了将近50倍,机构超额认购了20倍。”李锦才笑言,“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尽管在过去一段时间市场情绪低迷,但是市场对发展潜力较大的高质量公司还是有需求的。”

高效助力ADC药物创新

作为一类抗体、连接头和细胞毒性药物组成的靶向生物药剂,ADC相较于传统化药,兼具传统小分子的强大杀伤效应及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ADC药物曾因高毒性带来的副作用以及狭窄的治疗窗口,而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同时,作为大分子和小分子的组合,ADC药物工艺开发和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其产业化过程也极具挑战。

药明合联等一批CRO、CDMO(医药研发或生产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公司则争当破局者。“ADC和其他生物偶联药物的开发需要拥有在生物药和小分子药物方面的一系列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缺一不可。大多数生物制药公司本身不具备这样完备的能力,因此生物偶联药的外包率达70%,远高于其他生物制剂34%的外包率。”李锦才开门见山点明产业发展现状。

令他引以为傲的是,针对ADC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难点,药明合联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药物发现平台,在前期ADC候选药物筛选的环节时,就能够帮助客户优化治疗窗口、挑选不同的毒素载荷、抗体组合、偶联技术、连接子等,从而筛选出成功概率最高的ADC药物,确保后续环节可以顺利往前推进,这也是其独有的业务模式。

目前,药明合联已建立一个专注于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全方位一站式研究、开发及制造平台,服务涵盖开发及生产的每个环节,包括药物发现、工艺开发及GMP生产等。

“从抗体DNA序列至ADC的临床申报(IND),我们公司仅需13个月至15个月就能完成,比标准行业时间大幅缩短近一半。而对于创新药公司来说,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将项目推向临床至关重要。”李锦才深知创新研发,时不我待。

为高效赋能ADC创新研发,药明合联已经在国内建设上海、无锡、常州三个运营基地。无锡基地专注于生物偶联药的一站式GMP生产,拥有中国《药品生产许可证》,符合美国FDA、EMA、中国NMPA的GMP法规和严格的EHS要求;上海基地专注于生物偶联药物发现和开发;常州基地则专注于连接子和有效载荷发现、研究和开发。据悉,本次IPO募投项目中除了进一步打造国内生产基地外,重点是投建位于新加坡的海外生产基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2年的收益计,药明合联是全球第二大的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按收益计的全球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1.8%大幅上升至2022年的9.8%,拥有全球最多的ADC等生物偶联药物项目。

“药明系”证券化再落一子

药明合联此次IPO不仅振奋了中国ADC产业,对于“药明系”也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公司上市,“药明系”资本版图将进一步扩充,其上市公司平台不仅包括“A+H”股的药明康德,还包括H股的药明生物、药明巨诺。而药明合联港股上市也是药明生物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战略步骤。

李锦才表示,2013年,药明生物就开始打造全球领先的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偶联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2021年,药明生物与合全药业联合成立的药明合联,正式成为药明生物控股的一家子公司,通过高度集成偶联药物工艺研发和生产的供应链,加速并变革全球生物偶联药研发进程,为客户降低研发成本,造福病患。

“分拆能让药明合联尽快做大做强,也有利于药明生物的长期发展。”药明合联首席财务官席晓捷进一步分析称,分拆交易实施后,药明合联仍将是药明生物的并表子公司,药明合联上市后能在更广的资本市场拥有独立的融资平台,以满足打造全球领先的ADC及生物偶联药物平台的资金需求,释放增长潜力,符合药明生物及其股东整体利益。而作为一家独立上市公司,药明合联将更加灵活、业务能力更强,通过独立的融资平台发展其全球领先的生物偶联药物CRDMO业务,紧抓快速增长的全球ADC及生物偶联药物市场机遇,同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创新药企业在ADC药物研发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能够与国际制药巨头比肩甚至超越。对此,李锦才直言:“确实如此。”

据介绍,目前全球总共有15款ADC药物获批上市,但是中国只有一款,从这个数字来看似乎中国在ADC医药研发方面还不够领先。“但是,咱们再看每年全球临床阶段的管线数以及每年新进入临床的管线数,中国占了将近一半。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我们会看到大量的中国的ADC管线向前推进,会有很多ADC递交上市审批。”李锦才表示。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