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中国电子企业都处于科技红利“苦炼内功”的阶段,前文谈到的“有效研发转换系数”,似乎比较清晰的反应了行业有突破趋势的迹象。从上市公司角度看,许多白马公司都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进行横向、纵向的扩张,所有目的都是为了在“工程师红利/工程师红利陷阱”转型到“科技红利”的关键时期占先手,落子布局。
目前中国电子制造出现三个明显特征:核心技术衍生、制造智能化;产品跨界;许多 A 股白马公司出现了产品线、核心技术互相混战的局面。但我们认为,看待目前格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国电子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放到全球产业链竞争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三个明显的特征是有利于提升中国电子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依据我们过去对于通信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进分析,当有效研发转换系数突破 1 以后,行业总产值在 3-5 年内会出现井喷。
2008 年以来,中国电子行业有效研发投入转换系数虽然在 0.5-0.8 之间,但是趋势总体向好,如果能够形成有效突破,未来行业总产值将会出现井喷的可能。
2015 年,A 股电子板块收入规模前 30 上市公司占比所有电子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 19%左右,不到 20%的前 30 家上市公司营收收入占比全部上市公司总收入比例超过 60%,明显的二八规律。
A 股收入规模前 30 上市公司占比全行业产值比例仅为 9.02%。
目前,A 股上市公司营收收入和市值比较,并没有充分反映新形式下科技红利的“压强原则”重心,收入规模前 20 家上市公司占比所有电子上市公司收入比重 50.72%,而市值占比 21.54%;收入规模前 30 家上市公司占比所有电子上市公司收入比重 60.84%,而市值占比是 33.25%。
未来 3-5 年,随着中国电子企业科技红利“压强原则”,随着有效研发投入转换系数有效突破,A 股上市公司有望出现收入规模突破 300-500 亿元的,市值规模突破 1000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