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盐碱地大国,在盐碱地面积排前10 名的国家中位居第三。中国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17 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有2 亿多亩经修复可变为潜在耕地。
酸性土壤面积超4成,是土壤治理攻坚战场。伴随我国化肥与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酸化、板结现象是降低农耕土地产量与质量的关键问题。我国pH小于5.5的平均耕地面积已经从30年前7%上升至18%,南方14省由于土地过度使用,酸性土壤面积比例超过4成,已然成为土壤治理的攻坚战场。
全国污染状况严峻,污染物超标率高。2014年,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土污染状况联合调查公报》,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等630万平方公里。报告表明,我国土污染状况总体形势相对比较严峻,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超标率为19.4%;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且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我国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 ||||||
土壤类型 | 点位污染超 | 不同污染程度的点位比例 | 主要污染物 | |||
标率 | 轻微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
耕地 | 19.4% | 13.7% | 2.8% | 1.8% | 1.1% | 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多环芳烃 |
林地 | 10.0% | 5.9% | 1.6% | 1.2% | 1.3% | 砷、镉、六六六、滴滴涕 |
草地 | 10.4% | 7.6% | 1.2% | 0.9% | 0.7% | 镍、镉和砷 |
未利用地 | 11.4% | 8.4% | 1.1% | 0.9% | 1.0% | 镍和镉 |
土壤污染危害大,治理难。土地污染具备隐蔽性、累积性与地域性、不可逆转性与治理周期长四大特征,致使土地污染检测难、土地修复专业性强与治理周期长等问题。土地污染危机中,最为频发的当属重金属的污染,事例不胜枚举。如2013年,湖南省出产的大米镉含量严重超标;一些地区频现“癌症村”;再如2016年的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惊现“毒地”。
土壤污染直接削减了有效耕地面积,减少了健康粮食作物的供给。据2013 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我国耕地面积约为20.27亿亩,未利用地约29.8亿亩。我国划定耕地红线为18亿亩,加上我国土壤污染超标接近两成。同时,我国盐碱地、酸性土地比例持续上升,保线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土壤修复事关国计民生,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