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移动通信发展进程及市场需要分析

  移动通信系统自诞生至今,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连接人类社会的基础信息 网络。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多样化通信需求,移动通信技术从最初的模拟发 展为数字,从语音发展为数据,从窄带发展为宽带,从单工发展为全双工,目前 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且不断追求更高性能的脚步从未停止。

移动通信技术示意图

  移动通信技术诞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人们仅仅是做一些传播性的测试以及 在几个短波频段上初步进行通信尝试,如应用于警车无线调度系统的2MHz频段。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一些具有拨号、半双工的移动通信系统,但这些系统没有 进行复用,抗干扰性差,容量低,因此必须要离较远的距离才能实现通信,且支 持的用户非常有限,通信信号质量也很不好。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贝尔实验室 对蜂窝通信进行了详实的验证,自此移动通信才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简称1G)诞生在美国,主要系统为AMPS, 此外还有北欧的NMT及英国的 TACS,1G采用的技术使频分多址(FDMA) ,只 能提供模拟语音业务,典型的终端就是当年的“大哥大” 。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2G是数字技术的革命, 也是各国争夺通信标准的开始, 具有多种不同的系统标准,如GSM,IS-95CDMA和TDMA等,其中GSM(全球 移动系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标准,能够支持语音和低速率的数据通信,保 密性和通信质量也有所提升。  3G也称作IMT-2000,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工作在2000MHz频段,主要 特点是高速率(2Mbps-50Mbps)、高频谱利用率、高服务质量、低成本和高保密性等, 3G 三种国际标准分别是:WCDMA(欧洲标准),CDMA2000(美国标准)和 TD-SCDMA(中国标准)以及新加入这一阵营的802.16e(IEEE标准)。 2010 年出现的 4G 技术,也称为 IMT-Advanced,包括 TD-LTE 和 FDD-LTE 两种制式以及 IEEE 的 8021.6m,是以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为核心,用 户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至1Gbps,能够支持各种类型移动多媒体业务。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过程

  我们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都通过标志性能 力指标和核心关键技术来定义。5G关键能力比以前几代移动通信所蕴含的内容更 加丰富,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峰值速率和移动性等都将成 为5G的关键性能指标。然而,与以往只强调峰值速率的情况不同,业界普遍认为 用户体验速率是5G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真正体现了用户可获得的真实数据速率, 也是与用户感受最密切的性能指标。基于 5G主要场景的技术需求,5G用户体验 速率应达到Gbps量级。 面对多样化场景的极端差异化性能需求,5G很难像以往一样以某种单一技术 为基础形成针对所有场景的解决方案。此外,当前无线技术创新也呈现多元化发 展趋势,除了新型多址技术之外,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全频谱接入、 新型网络架构等也被认为是5G主要技术方向,均能够在5G主要技术场景中发挥 关键作用。

5G 的概念

  5G 需要具备比 4G 更高的性能,支持 0.1~1Gbps 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 里一百万的连接数密度, 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 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 每小时 500Km 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 Gbps 的峰值速率。其中,用户体验速率、连 接数密度和时延为5G 最基本的三个性能指标。同时,5G还需要大幅提高网络部 署和运营的效率,相比4G频谱效率提升5~15倍, 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性能需求和效率需求共同定义了5G的关键能力,犹如一株绽放的鲜花。红花 绿叶,相辅相成,花瓣代表了5G的六大性能指标,体现了5G满足未来多样化业 务与场景需求的能力,其中花瓣顶点代表了相应指标的最大值;绿叶代表了三个 效率指标,是实现 5G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提出的“5G 之花”9 个技术 指标,除了成本效率以外,被 ITU 接受了 8 个,下图表明了我国 5G 之花与 ITU 技术指标的对应关系。

 

ITU定义的关键技术指标

本文采编:CY320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