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养殖模式及发展前景分析「图」

  一、生猪养殖产业链分析
  生猪养殖产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多元代次畜禽产业,其产业链是以“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父母代种猪/二元种猪—商品代肉猪/三元猪”良种繁育体系为基础,包括养殖、屠宰、加工至肉制品消费的完整、系统的商业链条。
生猪产业链包括四个主要环节: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及流通→消费。
生猪养殖产业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育种环节主要是原种猪的引进、扩繁,并通过纯种母猪和公猪杂交生产父母代二元种猪。由于原种猪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我国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
  养殖,主要是商品猪(三元)的养殖。一般大型养殖场都会建立自己的种猪繁育厂,通过育繁一体化,提高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进而降低养殖成本。而对于没有种猪繁育能力的小型养殖场则主要通过直接购买父母代二元种猪,产下仔猪经育肥后作为商品猪销售。  
  屠宰加工及流通环节包括生猪屠宰及生鲜肉销售,目前我国屠宰定点企业已大幅减少,呈现逐步集中度提升的趋势消费环节则主要是市场对猪肉的需求。
  生猪养殖相关产业发展
  1、兽用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兽药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为1374.30亿元;2017年我国兽药制造行业利润总额为134.20亿元。
2011-2017年我国兽药制造业经营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种猪
  伴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我国生猪品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0年前,遍布中国的还是国内地方猪种,但我国地方猪种地方种猪由于消费偏好、生产效率低等原因,现在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国地方猪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产仔率高、肉质好等优点,但随着人们消费偏好转向脂肪含量更低的瘦肉,国外引进猪种因生长周期短、屠宰率高、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而被养殖者青睐。特别地,世界著名猪种长白、杜洛克、约克夏被广泛引入中国,国外“三元杂交”模式在我国不断推广,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以“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为主的引进品种占出栏总数的70%以上,是我国猪肉生产的主力。
  引进猪种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然而,品种的变化也对生猪养殖的供给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1)外国的优良猪种虽然具有生产效率高,瘦肉率高的优点,但是这些外国猪种对防疫、饲养管理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更适合于在技术力量较强和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养殖。
  (2)引进猪种生猪速度更快,饲养周期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需变化的节奏,影响到“猪周期”的长度。
我国地方猪种和国外引进猪种各项指标比较
指标
我国地方猪种
国外引进猪种
繁育性能
较差
性成熟时间
130天
180天
经产猪排卵数
21.58
19
初产平均头数
10.54
9.25
经产平均头数
13.64
11
发情情况
明显
不明显
肉质
较好
欠佳,口感风味不及我国地方猪种
颜色
3月4日
<3
屠宰后45分钟PH值
>6.2
<6
肌肉系水力
高6.8%
肌肉大理石纹
3月4日
-
肌纤维
较粗
适应性
耐粗食,抗逆性强
对饲养条件要求高
生长速度
育肥期平均日增重
453克
900克
达到90公斤日龄
超过200天
160天
饲料报酬率
全程料肉比
4∶1
国外优秀品种可达2.3∶1
屠宰率
63-72.5%
70-72%以上
瘦肉率
40%左右
60-7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外三元完整的生猪繁育体系包括纯种猪(包括原种猪/祖代种猪)——父母代种猪(二元种猪)——商品猪(三元猪)。原种猪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国内主要引进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三个品种。
  国内种猪场向国外原种场进口其生产的祖代种猪,通过同品种纯繁扩充祖代产能,并通过纯种母猪和公猪杂交生产父母代二元种猪,在国内种猪市场销售,成为国内养殖户补栏的后备军。
  农业部发布2017年12月份能繁母猪统计情况,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下降。可以说一整年能繁母猪都在保持整体下滑走势,2017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3427万头。
2011-2017年我国能繁殖母猪存栏量
资料来源:农业部
  在行情上涨以及种猪供应不足的双重压力下,进口数量走出了过去3年的低谷。2017年我国共进口种猪10527头,创近年新高。在进口国别方面,美国占47%(含PIC占18.6%),法国占36%,加拿大占15%,丹麦占2%。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美国种猪一改过去3年的萎靡,重新占据了将近一半的进口份额。由于PIC通常不被认为是“美系种猪”,扣除这部分份额后美国种猪占了将近1/3的市场份额。而法国种猪也出现上扬,占有了超过1/3的市场份额。结合几年来的变化,种猪进口市场基本呈现出美系、加系和法系三分天下的格局。
2008-2017年我国种猪进口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农业部
  二、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3325万头,2016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3503.7万头,存栏量较上年同期下降0.41%。
2011-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7年我国肉猪出栏量为68861万头,2016年我国肉猪出栏量为68502.0万头,肉猪出栏量较上年同期上涨了0.52%。
2011-2017年我国肉猪出栏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我国生猪养殖的主要模式分析
  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和规模养殖,散养模式目前在我国占比在加速下滑,规模养殖占比在加速增加。规模养殖中“公司+农户”和“公司自繁自养”两种模式相对较多,近几年国家政策鼓励农民养殖合作社形式,发展也比较迅速。“公司+农户+”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大型养殖企业的一种扩张方式。
  (1)“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是公司提供仔猪、饲料、疫苗等,生猪养殖环节由农户完成,在养殖过程中执行统一的养殖技术、规定饲料以及疫苗的使用,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根据合同将猪成品交由公司回收并进行统一销售。公司完成销售后根据委托养殖合同以及合作农户的养殖管理成绩等情况与合作农户进行结算。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是“公司+农户”模式创始者并且是发展最成功的企业。
  (2)“公司+小区+农户”模式
  “公司+小区+农户”模式克服了“公司+农户”饲养分散的缺点。保证公司的政策得以执行和进行有效监督因此采用养猪小区的方式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由公司统一管理保证猪的质量。
  “公司+小区+农户”模式有3级。一级的原种猪场第二级是二元扩繁场第三级是育肥场三个级别的猪场建设模式与一般同类猪场并无二样,是请农户交付押金入住饲养。
  种猪小区的员工和技术人员实行生产指标绩效挂钩,定岗、定量、定指标、定责任、配种、档案记录、防疫治疗等技术性工作由技术员来做,后备和妊娠猪由员工饲养、产栏和保育由农户饲养,主要是调动农户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自己“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主要内容就是“七个统一”,即——公司对农户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防疫规程、使用统一饲料、统一猪种,生产标准优质生猪、公司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品牌销售。
  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之下,其公司是主导,主要来帮助农户解决园区统一设计,生产标准制定,投入物资的供应(饲料、种猪、药品等),技术指导,回收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广以及最终为用户解决资金问题的贷款、担保公司组织等。
  而基地,在此模式中是关键。利用好基地,公司才能有效的统一管理。在此环节,公司有权对进入基地人员进行筛选,进基地人员必须服从公司管理。另外,通过基地,整个养殖终端的监督、实施就很容易,也可对投入品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完全收购。
  另外,这个“基地”的概念是可在不断发展中持续放大的。例如,成栏1000头,出栏4000头的养殖场,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又可接受公司标准,通过公司的STR认证,签订合同也可进行合作。通过养殖户成片建场,可形成一定规模量,形成联合社,按照公司标准生产,通过STR认证,也可视为公司“基地”。
  (4)“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订单农业,与愿意从事养殖的农民利用合同契约的形式,把农户和企业联结起来,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和“五统一”(即统一供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消毒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回收屠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公司每年拿出专项培训基金,并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实际,采取不同形式,对进入农民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然后再进入工作岗位。在养殖这个第一车间,公除集中对农户进行培训外,还在各养殖县设立有技术服务站,规定每个县服务站技术服务人员每月不低于2次对所辖养殖场户进行技术服务与回访。同时,每月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现场评比等活动,树立养殖先进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并将成功经验向其他养殖农户进行推广,促使了农户之间养殖水平及养殖效益的不断提升。创办养殖学院,强化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实现养殖产业的高效循环发展。公司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的升级改造,帮助广大农户改善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四、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生猪养殖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猪作为六畜(猪、马、牛、羊、狗、鸡)之首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肉类产品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始终处于世界首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产业一方面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等引致的需求强力拉动,另一方面因生猪产业已演变为农村居民重要收入来源和城镇居民菜篮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政府的强劲推动,使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猪肉产量近10年来稳居全球第一。
  国外先进养猪技术的引进、饲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防疫体系的完善,促使我国养猪业迅猛发展,养猪水平提高。但同时我国也存在着大规模现代化养殖场、中小规模传统养殖场与散养户并存的现象。规模大小不等、水平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我国生猪养殖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将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行业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日益加大
  201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旨在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畜禽养殖业提出了更为严苛的环保要求,明确规定了畜禽的禁养区范围、畜禽排泄物的处理标准,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畜牧养殖行业整体进入了环保高压期。严苛的环保要求提高了猪场建设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间接提高了生猪养殖成本,也无形中提高了进入生猪养殖行业的门槛。目前各地政府均提出了非常严格的发展生猪养殖的条件,为了确保环境良好,所有猪场必须具备系统性的污染物处理体系。因此,新建猪场或老猪场都面临如何解决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为了解决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各规模化猪场需制定相关的环保措施以改善养殖环境,同时对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探索,尽可能将养猪的污染问题降低到最小范围。
  2、行业集中度提高,规模化养殖进程加快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正在明显提升。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户减少大约480万户,减少的养殖户基本都是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下的中小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进一步增加,截至2017年年底,养殖规模在10,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已经超过4800家。目前一些大型的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养殖模式的企业已经将合作养殖户的标准提高到500头以上。未来一段时间内,规模经济仍将驱动我国生猪产业的转型发展,规模化养殖将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趋势,中小散养户退出的市场空间,将由大型的规模化企业来填补。
  3、种猪养殖产业化
  育种是养猪业的制高点,也是我国养猪业的薄弱环节。我国的种猪繁育工作还停留在国外引种阶段,原种猪长期依赖进口。目前,国内种猪场绝大部分都以杜洛克、长白、大白为主,均推广杜长大配套系种猪,而本土的种猪产业规模有限,效益一般,育种技术有待提高。未来生猪育种主要发展方向将是种猪及其配套系的适应性(主要是抗病性好、好养)、配套系商品代的适口性(主要是肉质好、好吃)。虽然杜长大为主的外三元配套系未来仍是市场主角,但其市场份额将会迅速减少,而以国内当地民猪、黑猪、土猪和野猪为主的纯种、杂交配套系将会快速发展,市场份额会显著提高。联合育种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国内一些核心种猪场(种猪企业)实现猪的联合育种,也是当前我国养猪业提高猪育种水平、育种效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最经济的有效手段。人工授精站将扮演更重要的遗传改良角色。健康种猪将成为重要概念,疫病防控成为重要育种目标。
  随着养猪产业化及养猪业分工的进程,种猪产业化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已核定了约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以提高在生猪育种上的市场竞争力。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整合,中国的种猪市场,未来必将出现一批有综合竞争力、有品牌、有实力的大型种猪企业。
  4、生猪标准化养殖和精细化饲养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是以农户散养为主,中小规模养殖户受规模的影响和资金、人员的限制,生产和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经营,科学饲养的意识淡薄,精细化管理水平严重滞后。2010年以来,农业部先后颁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旨在推进生猪及其他畜禽的标准化养殖,并且每年都会评选一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生猪养殖的标准化也促进了养殖的精细化,精细化主要体现精细化的人员管理、精细化的饲养管理、精细化的猪场规划建设、精细化的疫病防控。目前标准化的养殖场基本都做到了对猪舍的精细设计,在品种改良、饲料营养、母猪繁殖等环节的精细管控,在清洁消毒、疫苗接种、药物保健等疫病防控环节的精细把握,并且非常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未来几年,随着中小散养户的退出和规模化企业的扩大,标准化和精细化仍将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北京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北京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竞争分析、典型企业分析、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投资战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