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种植业细分行业供需及价格分析,农产品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图」

一、种植行业概述

农业是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 ,关系到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大计,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安危 。

近年来,我国种植业稳步发展 , 2017 年,我国稻谷产量为 21267.59 万吨,小麦产量为 13433.39万吨,玉米产量为21589.10万吨,大豆产量约为 1489.00 万吨,棉花产量为 534.30 万吨。

我国重视全面推进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 ,种植业生产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基本实现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种植业功能从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拓展 。粮食作物生产实现了由单纯依靠扩大面积增加总产向稳定面积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重大转变。我国居民粮食与食物消费品种日益丰富 ,品种结构和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

种植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种植业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化肥和种业,受煤价、电价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推动,2017 年化肥价格处于较高水平 ,提高了 种植业企业成本 ;短期看,在煤炭行业去产能取得较大成果,煤炭价格大幅增长后,未来煤炭价格有一定的回调空间,化肥价格预计可保持稳定, 有利于降低种植业成本; 长期看,随着国家鼓励减肥增效,化肥行业未来需求可能减少,同时受环保政策影响,行业产能可能压缩,未来行业供给过剩将得以改善 ,在需求和供给减少的影响下,化肥价格长期看应趋于稳定,有利于种植业控制成本。

下游方面,我国稻谷和小麦消费主要用于口粮,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用粮,大豆主要用于压榨油,棉花主要用于服装纺织。由于口粮属于刚性需求,受外部影响很小,而大豆压榨主要用于食用油,棉花主要用于纺织服装的原料,故下游分析主要侧重于饲料行业、食用油行业以及纺织服装行业。

二、我国种植业细分行业供需及价格分析

1、稻谷

(1)播种面积和产量

2017 年,稻谷播种面积为 30176.00 千公顷,较上年播种面积下降 0.01%,无显著变化;实现产量 21267.59 万吨,较上年增长 0.75%,产量较为稳定。

2011-2017年我国稻谷产量和种植面积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地区看,我国稻谷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广西、广东九个省份,2017 年这九个省份约占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的 75%以上。

(2)产品供需

从国内供需来看,近年来,稻谷市场逐渐由供求基本平衡转变为供大于求,2017 年,国内稻谷期末库存为 14,113.30 万吨,库存消费比为 85.20%,较上年上升 9.90 个百分点。稻谷库存消费比上升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一是稻谷增产导致国内供给增加;二是人民消费习惯改变和生活品质提升,对库存用的普通稻谷需求减弱。

(3)产品价格

2017 年,国内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下调,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 130 元/50 公斤、136 元/50 公斤和 150 元/50 公斤,分别较上年下调 3 元/50 公斤、2 元/50 公斤和 5 元/50公斤。此次全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一是考虑到近年来稻谷丰收,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二是考虑到稻谷最低收购价近几年持续处于高位,造成了“稻强米弱”的困境,大米加工企业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通过下调最低收购价有利于降低加工企业成本,提高加工企业盈利水平,三是下调最低收购价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稻谷价格市场化,促进国家稻米政策改革。未来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上调概率较小,总体将保持稳定或者略有下调。

2、小麦

(1)播种面积和产量

2017 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 23987.50 千公顷,较上年下降了 0.01%,小麦产量为 13433.39万吨,较上年增长了 0.01%,生产情况较为平稳。

2011-2017年我国小麦产量和种植面积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地区看,我国小麦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以及江苏等五个省份,这五个省份 2017年约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 67%,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 75%。

(2)产品供需

从国内供需来看,由于我国小麦产量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近年来小麦市场逐渐由供求基本平衡转变为供大于求。2017 年,国内小麦期末库存为 7,295.70 万吨,库存消费比为 71.55%,较上年大幅上升 21.95 个百分点,主要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消费多元化,肉蛋奶消费增加,对小麦的消费减弱,同时,各地面粉企业对面粉后期销售预期不高,开工率较低,库存消耗速度偏慢。

(3)产品价格

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2006 年开始,我国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实施以来,小麦市场平均收购价格总体与最低收购价格保持一致,并基本略高于最低收购价格。2017 年,国内小麦最低收购价全面下调,国家公布的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为均为 118 元/50 公斤,均较上年下调 3 元/50 公斤。国家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一是考虑到近年来小麦丰收,供给较为宽松,二是下调最低收购价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小麦价格市场化。未来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上调概率较小,总体将保持稳定或者略有下调。

3、玉米

(1)播种面积和产量

2017 年,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继续实行,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35445.20 千公顷和 21589.10万吨,较上年分别下降16.40%和下降 18.10%。

2011-2017年我国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地区看,我国玉米主要集中在“镰刀弯”地区,具体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具体看,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镰刀弯”主要省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 90%左右。

(2)产品供需

从国内供需来看,近几年玉米市场从供略大于求转变为供给过剩,整体库存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国内玉米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饲料、养殖等行业带动下玉米消费增加,玉米的库存消费比为110.77%,较上年下降 31.17 个百分点。

(3)产品价格

2008 年,为鼓励我国玉米主产区种植玉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开始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该政策主要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该政策下国家每年公布玉米收购价格,由收储机构按照规定价格收购玉米。2008~2014 年,我国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大幅增长,政策实施省份涨幅总体超过 50.00%。随着临时收储政策实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国内玉米供给严重过剩,政策实施区域玉米价格高于其他区域,造成销区玉米向产区倒流,同时农户为将玉米以临时收储价格出售,在玉米收获后大量囤积玉米,导致玉米加工企业收购困难,因此不得不提高玉米收购价格,造成加工企业玉米产成品与成本倒挂。为消化玉米库存,使玉米价格实现市场化,2016 年我国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随着 2016 年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国内玉米平均收购价与进口玉米价格价差缩小,2016 年 10 月以来国内玉米平均收购价与进口玉米价格已低于到岸完税价格,国内玉米价格自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来已基本调整到位。截至 2018 年 4 月底,玉米平均收购价为 1,697.40 元/吨,处于近几年较低水平。

4、大豆

(1)播种面积和产量

受农业供给侧调整影响,国家主动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玉米改种大豆,同时积极完善大豆种植补贴,2016 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玉米改种大豆黑龙江每亩补贴 150 元、黑龙江省大豆种植补贴由去年的 60 元/亩涨至 130.87 元/亩,2017 年大豆补贴由下年发放改为当年发放,提早公布大豆收购目标价格,提振了大豆种植信心。2017 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约 8108 千公顷,同比增长了 14.20%,大豆产量约为 1489.00 万吨,同比增长了 15.1%,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为近十年来最大幅度增长。

2011-2017年我国大豆产量和种植面积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大豆产区看,主要分为东北春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江南各省南部秋作大豆区、两广以及云南南部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区域。

(2)产品供需

大豆供求方面,自 1995 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大豆净进口国家,根据海关统计,2017 年,大豆进口量为 9,413.20 万吨,是国内产量的 6.15 倍。国内大豆市场以进口大豆为主,国产大豆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大豆需求量,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大豆期末库存仅为 626.2 万吨,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大豆市场主要依赖进口主要系以下原因造成:(1)国内大豆消费量高速增长,国产大豆完全无法满足国内需求;(2)近几年,国产大豆价格高于进口大豆价格,进口大豆价格优势明显;(3)我国 1996年取消大豆进口配额制度,且在加入 WTO 后实行不超过 3%的低税率;(4)进口大豆以转基因大豆为主,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大量食用油加工企业偏向购买转基因大豆。

(3)产品价格

2017 年,国内大豆现货价格未有较大的变化;2017 年上半年,进口美豆到港成本逐渐下降,国内外大豆价差有所扩大,下半年进口美豆到港成本有所回升,国内外大豆价差有所缩小。截至 2017年底,国内大豆现货价格为 3601.58 元/吨,进口美豆到港成本为 3177.08 元/吨。

2008~2017 年底我国大豆现货价格与进口价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棉花

(1)播种面积和产量

2017 年,棉花播种面积为 3229.60 千公顷,较上年增长1.09%;棉花产量为 534.30 万吨,较上年增长 2.70%,主要系新疆棉产量增长所致。

2011-2017 年棉花产量和播种面积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地区看,我国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呈高度集中特征,2017 年新疆、山东、河北、湖北和安徽五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 89.16%和 92.11%,其中新疆播种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为 60.78%和 74.41%。棉花集中于新疆主要系以下原因造成:一是新疆具备棉花种植的独特的自然优势,棉花单产(约 132.72 公斤/亩)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约 30.00%;二是棉花直补政策目前仅在新疆实施,新疆棉花生产收益高于其他地区;三是纺织产能逐渐转移至新疆,新疆棉花省内需求较大。

(2)产品供需

近年来,国内棉花整体供大于求。2017 年棉花期末库存为 533.9 万吨,库存消费比为 75.00%,较上年下降 18 个百分点,主要系国家 2014 年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花产量下降、棉花进口减少以及下游消费增加所致。

(3)产品价格

2012~2014 年,国内棉花临时收储价格支撑较为平稳且高于进口棉花价格。随着临时收储政策取消,2016 年国内棉花平均价最低跌至 1.16 万元/吨附近,较政策取消前下跌了将近 40%,并与国际棉花价格价差逐渐缩小。2016 年下半年以来,棉花价格大幅上涨,至年底已上涨至 1.57 万元/吨,较年初最低点大幅上涨约 35%,一方面系棉纺行业缓慢复苏,棉纺行业存在较大补库存需求,而内地省份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各类资金进入棉花期货市场;另一方面系治理超载导致运力不足,运费大幅上涨,内地棉花供需紧张。2017 年以来,棉花价格整体较为稳定。

2009~2017 年底国际国内棉花价格变动情况(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我国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自然资源紧缺 ,农业灾害威胁加重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缺 ,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32%、27.4%和 12.8%, 人均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人增地减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耕地资源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和质量下降。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 ,人口继续增加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宜农后备土地资源不足。2017 年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3486.32 万公顷(20.23 亿亩),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减少耕地面积 32.04 万公顷。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比例较高 ,存在养分失衡 、肥效下降、沙化盐碱化和耕地污染等问题。淡水资源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和利用效率不高 。

2012-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统计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

全国 81%淡水资源集中分布在仅占全国耕地 19%的土地上,占全国耕地 42%的黄、淮 、辽流域淡水占有量只有全国的 9%,尤其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严峻。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只有发达国家的 50%。耕地和淡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发生频繁 ,对种植业生产影响呈加重趋势 。2017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8478.1千公顷,其中绝收1826.7千公顷。相比2016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减少7742.6千公顷。其中,2017年干旱灾害共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9874.8千公顷,其中绝收752.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5亿元。

2015-2017年我国农作物受灾和绝收面积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农科院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 2030年 ,受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影响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下降 5% -10%, 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将更大。

2、种植业生产组织化水平较低,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

我国农业土地经营分散 ,农户经营规模较小,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有 2亿多农户,大多数的农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但近年来 ,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 ,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育不够成熟 ,目前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分别是 35%和 13%,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能力还比较弱。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实力薄弱 、核心技术缺乏 ,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不足,重大技术装备仍然主要依赖进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高 。农业科技投入总量偏低 ,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物质投入,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 ,农业生产发展远没有达到科学发展的要求。

3、种植业产品品质改善重视不够,农产品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过去我国居民生活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因此只注重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对产品品质的重视不够 。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的经营方式和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导致种植业没有统一规划、指导以及收购加工体系的不健全 ,这些都造成了农民生产的无序竞争,农产品品种的混杂。在我国农业发展中 ,农业化学品的数量急剧增长 ,化肥、农药的残留和激素、化学剂的毒害作用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性。农产品生产 、加工中,滥用化学添加剂 ,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少量化学污染长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蓄积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逐渐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品种优质、营养丰富 ,更关注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问题 ,尤其在近些年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 、监管手段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四、2019年我国种植业发展前景展望

1、完善扶持保护政策

种植业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要保持种植业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根据生产、市场和效益的变化,及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支农惠农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切实保持农民的合理收益,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生产的作用。应在巩固、完善、强化现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逐步构建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2、合理保护利用加强资源

按照确保2020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的目标,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大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为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依据。加快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施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快种植业科技进步

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建立“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科研机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力争在新品种培育、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示范展示等方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针对种植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的现状,切实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

4、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灾区落实各项灾害防御措施。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努力弥补灾害损失。积极开辟水源,建设农田排灌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推广实用抗灾技术,增强抵御灾害能力。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变化,调整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变被动抗灾救灾为主动防灾避灾。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针,加强监测预警,加大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加快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病虫害防控服务组织。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地力培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良种繁育、病虫防控、地力监测、农田节水等设施。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机装备条件建设,加快技术和机具研发,提高农机装备数量,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6、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种植业产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推行全面提升种植业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加工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种植业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工业化营销理念,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推行订单、配送、期货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7、创新生产组织制度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适度集中,扩大单位生产规模。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公益性职能,强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以农技推广队伍为主体的公益服务,积极倡导鼓励发展各种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市场化服务,引导和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提供生产服务、沟通市场信息、促进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种植业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种植业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种植业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相关产业分析、前景展望与趋势预测分析、投资战略研究、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