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幻电影行业的发展历程
科幻电影是目前电影市场上最重要的商业类型片之一。科幻电影基于真实的科学理论,结合电影叙事艺术,最终表现出对于政治或社会议题的关注,或是对人类处境的探讨。科幻片常与其他元素结合,如以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为代表的科幻+动作结合,《星际穿越》、《机械公敌》等科幻与冒险元素结合。目前对科幻片主要分类为软科幻与硬科幻。硬科幻以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追求科学的逻辑严谨和准确,反思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代表作品有《2001:太空漫游》、《黑客帝国》等;软科幻则更注重对于哲学、心理学或政治学等探讨,科幻属性较弱,仅作为辅助剧情发展的背景出现,著名电影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彗星来的那一夜》以及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等。
世界科幻电影经历4个历史发展阶段,从亚文化B级片成长为艺术与思想共存的商业大片
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
时间段 | 阶段特点 | 代表电影 |
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 基于科幻小说的电影萌芽期 | 《机器屠夫》《月球旅行记》《科幻怪人》《弗兰肯斯坦》《海底两万里》《失落的世界》 |
20世纪30-60年代 | 战争背景下快速成长期 | 《想象》《金刚》《消失的地平线》《蝙蝠侠》《世界大战》《2001:太空漫游》 |
20世纪70-80年代 | 技术发展下科幻电影爆发期 | 《仙女座应变》《发条橙》《沉睡者》《星球大战》系列《异形》《银翼杀手》《终结者》《E.T.外星》 |
20世纪90年代-至今 | 数字商业时代下多元化探索 | 《黑客帝国》《阿凡达》《猩球崛起》《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银翼杀手2049》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科幻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科幻电影以其极具想象力的剧情和震撼的视觉特效深受观众喜爱,逐步成为票房王者。科幻电影是对电影技术的最佳体现,同时能够承载文学艺术对人与宇宙的终极反思,达到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完美平衡。与此同时,科幻片多以3D、IMAX特效格式呈现,单票价较高,盛产头部影片。2012-2017年北美TOP10电影中科幻题材数量稳定在3-5部,票房占比约40%左右。
目前全球历史票房前十的影片中,科幻电影占据6个席位,其中《阿凡达》以27.88亿美元稳居第一。从IP内容角度来看,博伟旗下的星球大战和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已形成完整的IP体系,其中漫威历经10年完整构建平行宇宙世界观,死忠粉丝众多,后续票房保障较高。从制作角度来看,好莱坞科幻片具备丰富的经验并已实现高度的工业化。同时诸多顶级导演也是科幻题材的常客,詹姆斯卡梅隆是公认的电影技术狂人,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和《火星救援》均是里程碑作品,相应科幻影片具有极高的票房号召力。
全球电影票房排名TOP10
排名 | 影片 | 题材 | 票房:亿美元 |
1 | 阿凡达 | 科幻 | 27.88 |
2 | 泰坦尼克号 | 爱情 | 21.87 |
3 |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 科幻 | 20.68 |
4 |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 科幻 | 20.48 |
5 | 侏罗纪世界 | 动作 | 16.71 |
6 | 复仇者联盟1 | 科幻 | 15.18 |
7 | 速度与激情7 | 动作 | 15.16 |
8 |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 科幻 | 14.05 |
9 | 黑豹 | 科幻 | 13.46 |
10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 冒险 | 13.41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部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上映于1938年,起步并不晚,但此后受政治科技环境等影响,后续发展乏力。20世纪50年代《小太阳》和《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使独具东方特色的科幻电影初露头角,前者被刘慈欣盛赞为“具有更大科幻内核”。80年代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口号的提出极大促进了科幻文学的繁荣,同时欧美科幻小说及电影如《星球大战》等进入内地,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稳定的科幻迷,多部优秀科幻电影也因此诞生,如《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但进入20世纪后,虽各类摄影技术均有较大发展,科幻电影的质量和类型都停滞不前,除特效方面与好莱坞有较大差距外,剧情逻辑和深度也有待大幅提升。在2014年后,随着热钱不断涌入电影市场,一批粗制滥造的科幻片票房与口碑双低进一步打击了观众对于国产科幻片的信心。
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科幻电影市场总体份额低于欧美市场,且多被进口科幻电影占据。2012-2017年国内票房TOP10中科幻电影票房占比约在20%左右,远低于欧美市场的40%。其中2017年院线科幻电影市场总票房为129.59亿元,占比仅为23.2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科幻电影特效及道具制作耗资高昂,国产科幻电影则因为票房风险大、制作周期长等因素缺乏资本支持。顶级特效制作目前仅有好莱坞体系培育的视效公司才能完成。
国内视觉特效技术行业起步较晚,缺乏经验积累和资金支持,多以服务好莱坞片为主。完整的影视特效制作包括特效技术研发、前期视觉开发、现场视效拍摄和特效制作4个环节,好莱坞的顶尖特效制作不仅因为其百年工业发展,也源于多部各类型电影拍摄积累的经验,如流体特效计算软件最早来源于美国的海军军事技术,卢卡斯为拍摄《星球大战》三部曲积累的特效资产成就工业光魔的诞生。目前好莱坞在特技摄影、模型制作、特效化妆等诸多细分领域都已经形成了精细的专业分工,并且有成熟的协同管理体系。相比之下,国内视觉特效行业2008年之后才略有起步,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目前国内领先的特效制作公司仍主要以服务好莱坞片为主。
四、科幻电影行业前景展望
1、随消费水平的提升及多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普及,中国科幻电影受众群正逐渐形成,80、90年代第一代接受外来科幻文化的科幻粉丝也正成。为消费主力。根据中国科幻协会的观点,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公众对前沿科学进展的关注会“井喷”。随着中国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以及多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熏陶,国内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科幻电影受众群。与此同时,80、90年代第一批接受外来科幻文学洗礼的科幻迷已成为消费主力。根据新传智库调查,因为年纪阅历原因,相比于00后偏爱爆米花电影,该年龄段对《盗梦空间》等硬科幻影片兴趣更大。
2、科幻电影多以大片形式呈现,目前内国内IMAX等高端观影习惯已逐渐养成,且科幻电影后续衍生品市场潜力较大。。自2009年《阿凡达》和IMAX+3D技术组合带来的震撼视觉席卷全球后,IMAX等特殊电影技术因其能够更完美地呈现科幻电影视听效果而广受观影群众好评。目前中国观影市场高端观影习惯已逐步养成,IMAX成为观赏好莱坞大片的首选影片格式,观众对50元及以上的高电影票价接受度较高。其次据调查,尽管我国电影周边商品市场潜力仍有待开发,但科幻片市场受众中,40%左右曾购买过周边商品,其中图书画册等内容类或模型等商品类周边消费比重较高,考虑到美国电影市场60-70%收入来自衍生消费品授权等版权运营,国内如《三体》等重量级科幻IP周边市场潜力巨大。
3、国内上游优质科幻内容储备丰厚,以刘慈欣为代表的华语科幻作家作品成熟,粉丝基础雄厚。国内科幻文学正迅速发展,在《科幻世界》等传统杂志及诸多新媒体平台的带领下,严肃科幻文学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2011到2016年,中国科幻小说出版总数从年度77种发展到年度179种,原创读物从35种发展到102种,增长量在一倍以上。2017年科幻阅读市场的2017年产值总和为9.7亿元,而2018年半年总量已接近9亿元。
2019年待上映的华语科幻电影
名称 | 上映时间 | 类型 | 故事来源 |
疯狂的外星人 | 2019年2月5日 | 软科幻 | 改编自刘慈欣《乡村教师》 |
流浪地球 | 2019年2月5日 | 硬科幻 | 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 |
上海堡垒 | 2019年 | 硬科幻 | 改编自江南同名小说 |
代号.反抗 | 2019年 | 硬科幻 | 原创 |
虎影侠 | 2019年 | 硬科幻 | 原创 |
未来机械城 | 2019年 | 动画电影 | 改编自王尼玛漫画《7723》 |
拓星者 | 2019年 | 硬科幻 | 改编自同名漫画 |
希望岛 | 2019年 | 硬科幻 | 原创 |
太空2049 | 2019年 | 硬科幻 | 原创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