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谈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今日出场的是投资界另一座大山,菲利普·费雪。格雷厄姆与费雪的投资方法大有不同,前者被尊为“低风险”的数量分析家,擅长运用较为保守的估值方法来挖掘可以安全获利的股票,而后者则是“高风险”的质量分析家,通过内在价值分析寻找有成长性的股票。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被誉为价值投资理论先驱的投资之术吧!
费雪的成长型投资哲学概论
费雪在他的书中写道:“成功的股票投资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在经济萧条时期买入股票,然后在经济繁荣时期卖出股票;另一种是找到优秀的公司投资,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持有,而不去理会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变动。”而他本人则是后一种投资方式的信奉者。
费雪的投资之术可以用“盈利养成计划”来描述。费雪在挑选个股时,重视产业及公司的成长能力,并要求投资者持有较长一段时间,而非追求短期的利润。因此,他十分看重公司管理层能否表现出无可置疑的诚信与是否拥有有远见的才华。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在选定某只股票前,应该进行深入的访谈和研究。因此,与格雷厄姆所提倡的投资组合多元化不同,费雪将热情投入到极少品种的股票中,等待盈利的成长。
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一家好公司比用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普通公司好得多
费雪在买入股票前所做的调研十分细致与深入。他曾耗费心力调研化工行业,二战后,他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当时属于高科技制造业的化工行业大有前途,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将投资范围缩小到3只化工股票,最终选择了其中的陶氏化学,这只股票在被买入并持有的10年中,股价上涨了5倍。他也曾在调研电视机产业时,研究业内多家电视机生产商的情况,发现玻璃真空管为电视机厂家最为短缺的部件,最终认定康宁公司在生产真空管的技术上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其买入并持有的10年内,康宁的股价上涨超10倍。
在《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一书中,费雪主张通过闲聊法(Scuttlebutt Method)以获知某家公司或某行业的相对优劣势。他在购买股票前,依靠商业联系网络(他称之为“商业葡萄藤”)中的谈话来收集信息,此处的商业联系网络中的利害关系人包括竞争对手、供应商、顾客甚至前雇员等等。
费雪认为,以闲聊的方式,而非正式场合会谈,与人谈论某个行业或公司时,效果往往很好。这些利害关系人在认为聊天环境安全以及所说的话没有被引用的风险时,会非常坦率地谈论竞争对手。
闲聊法是整个调研环节的第一步,来帮助投资者筛选出一些能让他产生兴趣的公司。随后,费雪又提出了15条投资法则。
这15条法则,主要对行业及企业的市场潜能、公司的管理团队及销售团队进行了探讨。费雪声明,与其他挑选股票的指导书籍不同,法则的提出不是为了建立一个量化的标准清单。恰恰相反,他避免使用量化的公式,避免基于股票的价格来计算潜在收益。他渴望以一种难以量化的投资哲学告诉人们比掌握投资技术更重要的是能感知市场变化的神经。
如果投资即将获得大的回报,那么我们需要耐心。
费雪认为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才能考虑卖出股票。
第一点,股票的吸引力远低于最初的预期;
第二点,公司管理层经营不善,或是行业前景堪忧;
第三点,投资者发现成长性更优的股票,选择卖出成长性相对较差的股票。
而费雪补充道,如果买入股票前,已经做好了完善的产业调研,那卖出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长期持有某只股票的背后,是费雪在完善的调研下没有找出任何卖出的理由。他个人持股最多最久的股票是摩托罗拉,在其持有的长达21年的时间内,摩托罗拉从一家不被半导体产业看好的企业,成长为股价上涨20倍的业内领军者。
长期持有往往会带来巨大波动,是否坚守长期持有的阵线还需考虑多方因素
许多投资者认为如果预期股市短期内会下跌,那就及时卖出好股票,提前锁定利润。这与费雪的投资哲学是相悖的,他渴望寻找的是有非凡成长力的公司,见好就收可能会导致错失巨额利润。
那么在预计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就应该继续持仓吗?费雪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应对方案。德州仪器是另一只费雪买入并大获全胜的股票,在买入德州仪器后的7年中,其股价上涨了15倍,而在此后的2年内,德州仪器从高点跌了80%,但随后几年又再创新高,甚至高出原本高点的一倍以上。另一个例子,费雪持有加州中部电子7年后,其股价同样上涨了15倍,其后一度下跌至高点的40%位置,最终费雪选择卖出,及时止损。费雪主张投资者在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前,关注两个因素:一个是企业基本面在长期是否有变,另一个是下跌后的风险收益比是否对长期投资依然有利。
写在最后
费雪在其著作中曾写道:“强大的神经比聪明的头脑更重要。”确实,纵观其一生的投资史,深入的调研帮助他不断成长为拥有强大市场神经的价值投资大师。与其他价值投资派先驱推崇各种基本面分析方法一样,费雪看似独树一帜的寻找成长股的方式,实际是在鼓励投资者以努力与付出形成自己的价值投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