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电力电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低端产品领域严重过剩「图」

一、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电线电缆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是各产业的基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民用、通信、船舶、军工、航空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电线电缆按用途可分为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电缆、绕组线、裸电线、通信电缆和电线及电缆配件,从201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细分市场规模占比情况来看,电力电缆占据电线电缆业务的最大部分,规模占比35.7%,其次是电气装备电缆、绕组线,分别占比20%和15.7%。

201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细分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作为国民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电线电缆行业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销售收入创新高达13924亿元,2017年电线电缆销售收入出现小幅下降,为13513亿元。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以及新能源、军工、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场对电线电缆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在高端装备用电缆方面,未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仍将进一步增加。

2011-201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电力电缆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二、全球电力电缆行业发展情况

电力电缆作为电线电缆业务占比最大的部分,近几年来行业发展迅速,从全球市场来看,2012年到2017年电力电缆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加,虽然2015年之后市场规模增速有所下滑,但总体仍不变增长态势,2017年全球电力电缆行业市场规模为2073亿美元,同比2017年增幅为7.9%。

2012-2017年全球电力电缆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17年全球电力电缆行业市场结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亚洲占比最大为39%,其次为欧洲和美洲,分别占比27%和25%,其他地区仅占9%。随着近几年亚洲等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加快,全球电力电缆的生产逐渐向亚洲转移,中国也借此机遇带动了国内电力电缆市场的快速发展。

全球电力电缆行业市场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我国电力电缆行业产业链分析

作为电线电缆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力电缆产业链结构与电线电缆产业链结构基本相同,从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产业链结构图来看,电线电缆行业上游主要包括铜、铝、橡胶、绝缘塑料以及其他辅料,电线电缆行业的下游行业则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电力、发电、通信、铁路、石油化工、矿山、船舶等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其需求受宏观经济状况影响较大,属于顺周期行业。

电线电缆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线电缆行业是典型的“料重工轻”行业,在原材料中,铜和铝是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占到电线电缆成本的70%以上。从2011-2018年我国铜材产量来看,2011-2016年我国铜材产量逐年上升,2016年铜材产量达2096万吨,但近几年铜材产量出现下滑,2018年铜材产量下滑至1716万吨,铜材价格受此影响出现波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必将影响下游电力电缆市场。

2011-2018年我国铜材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我国电力电缆行业生产情况

从2011-2018年我国电力电缆生产情况来看,其中2011年到2014年电力电缆产量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2016年达到最高产量5677.83万公里,此后电力电缆产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对行业毛利率的影响较为明显,2017年电力电缆产量下降为4933.6万公里,2018年我国电线电缆产量为4532.07万公里。

2011-2018年我国电力电缆行业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虽然是电缆制造大国,但产业集中度不够,产业大而不强,难以全面参与全球化竞争,产业链中高附加值产品很少有企业涉足,如航空航天、潜艇、核电、军工、电子、汽车线束、高压电缆附件、高压电缆超净电缆料等高端产品及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由于高端研发创新能力不足,致使国内电线电缆产品高度同质化,低价格成为市场主要竞争手段,部分中低端产品领域已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本文采编:CY344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力电缆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力电缆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中游细分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应用领域前景分析、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发展前景与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