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护理行业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工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打工者走进了护工这个行业,在医院、社区或家庭,很多病人接受了护工提供的服务。
医疗护理的内容主要是照料病人的起居生活。由于护工服务的对象是人群中的老弱病残——弱势群体,护工貌似简单的照料工作中包含着很多人为和技术的因素。
医疗护理的内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医疗护理行业细分市场供给和需求分析
护理人员供给方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注册护士412万人。数据显示我国护士数量增长也较为迅速,2012年约250万名注册护士,到2014年首次突破300万人,到2018年注册护士量顺利突破400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母婴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普遍受到重视,母婴护理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中盛行,并成为高品质护理服务的一大亮点。
从时间周期上可以将母婴产业划分为备孕、孕中以及产后三个大的阶段,而产品和服务需求贯穿整个产业链条。
新一轮的人口放量和人均消费的提升都带给母婴行业整体巨大的扩容空间,2018年我国母婴行业规模达到31071亿元。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落地。随着数量庞大的80后和90后进入婚育高峰期,中国开始进入第四次婴儿潮。2017年我国新生人口数为1723万人,2018年出生人口数为1523万人,人口出生情况不及预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人们对生活品质开始有了追求,包括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人们的消费模式也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而母婴市场,也将在新模式的推动下迅速发展。
在物质领域,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电商消费模式,由于母婴群体属于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对于物质品质的要求高于日常,跨境电商便应需而生,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对于产品品牌和品质的追求无疑在提升整个母婴市场的消费水平;
在精神领域,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月子中心的诞生便是迎合了现代人对于高品质生活和服务的需求;以母婴知识、问答、专家在线咨询医疗健康等形式进行孕育知识的科普及传播的母婴社区在逐渐成为85、90后的孕妈愈加青睐的分享交流平台,平台流量的增加可以扩大网络规模效应,进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变现渠道,推动不断上涨的市场需求。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医疗护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随着需求的增加月嫂的待遇也是水涨船高,部分地区的金牌月嫂需要至少提前半年预定。2017年我国月嫂服务市场规模为138亿元,2018年我国月嫂服务市场规模规模增长至165亿元。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老年护理
2018年我国老年护理市场规模约5180.6亿元,其中,养老院护理市场规模约450.1亿元,家庭及社区老人护理市场规模约4730.5亿元,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并不断地增加,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前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依然庞大,在世界上老年人总量的比例中约占到1/5,到21世纪后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也还是将位居世界第二。此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快,据相关统计,我国人口结构在短短18年的时间,便由成年型变成了老年型,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45年,瑞典用了85年,法国则用了115年。数量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相关人员以问卷形式,调查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0名。了解他们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情况及健康与保健状况,发现有70.1%老年人希望能得到社区机构的护理服务,且大多集中在希望护理工作人员能提供家访的服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医疗护理行业存在问题
(1)护士整体素质偏低
护士的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由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所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
(2)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护理管理领域的主要问题:一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能力需要提高,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现代管理经营策略、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护理信息的转化利用相适应;二是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应当着眼于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客观、科学地反应和促进实际护理工作质量。
(3)传统医护关系仍然存在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护理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护理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主导-从属型医护关系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服务的发展。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医护关系模式并付诸于实践,从政策、法规、组织、措施上建立了一整套的保障机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关于医护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因而传统的重医轻护观念在我国的医疗机构还具有广泛的影响。
(4)护士缺乏对新工作的深入了解
新护士缺乏临床工作经验,面对各种急危重病人,显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法律意识淡泊等,都极易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医疗护理行业相应对策分析
(一)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
1、改变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实行责任护士包干患者,每天更新病区工作日志牌,公示责任护士姓名及包干的病床位,公示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10名患者,实行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治疗、康复锻炼、健康教育等,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整体护理服务。
增加薄弱时间段的护理人力,主要处理中午时间患者输液等工作。夜班采取早晚班的方法,在病房工作量达高峰,病人最需要时,均有2名护士承担护理工作。取消了傍晚5pm–8pm这一时段的班次,减少交接班环节,责任护士直接与夜班护士交接班,有利于夜班护士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加强基础护理,丰富整体护理内涵: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效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指导有效咳嗽,选择舒适的卧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功能锻炼,每天早上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位,必要时更换床单、被套、责任护士都会询问患者夜间睡眠情况、关切患者是否舒适、病情是否好转等问候语,傍晚帮助患者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做好晚间护理。对每位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评估,及时对有跌倒、坠床、压疮危险的患者,床头使用安全警示标识,设立跌倒、压疮风险评分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危重患者建立了“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表”,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由护士(或医生)陪检,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建立二级护理工作站,缩短护士工作半径:每组责任护士的治疗护理推车前移到病房,方便病人接换输液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帮助病人解决不适,使责任护士在8小时之内,与分管病人“零距离”接触。
3、强化专科护理,落实健康教育:病人入院时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安全管理事项等,减轻患者住院陌生感或孤独感。
4、加强科学管理和护士规范培训: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护理宗旨,完善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各项工作流程,开展了“护理安全月”活动和病人评选“微笑天使”活动,对在优质病房工作的护士在奖金分配上、评选先进和年度考核评优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新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对在职护士实行分层培训和分层管理,护理人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无发生重大护理差错事故。
(二)转变护理人员护理观念
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性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1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
2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者及家属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
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四送”。“四字”是的“技”、“情”“忍”、“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者的“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者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抱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者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特殊日子送慰问。
(三)提高护理人员沟通技巧
护士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还要提高沟通能力,学会处理护护关系、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从而减少同事之间的矛盾和护患纠纷。
(四)加强护理人员知识培训
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开展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五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准确的专业技巧,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和沟通技巧,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
(五)建立一套合理护理标准
目的以病人需求为中心,建立一套体现病人需要与期望的护理服务评价体系。方法从病人满意度测评的重要性、病人满意度的构建原则人手,建立病人满意度测评体系路线,拟定满意度测评方案,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结果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满意评价体系。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满意评价体系,可以充分了解病人需求,为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