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殊钢概述
钢可以分为普钢和特钢两大类型,特钢即特殊钢,是与普钢相对的概念,专指由于成分、结构、生产工艺特殊而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或者特殊用途的钢铁产品。与普钢相比,特钢生产工艺更复杂、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生产规模更为集约,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国防、电力、石化、核电、环保、汽车、航空、船舶、铁路等行业的高端、特种装备制造领域。特殊钢产品种类丰富,按用途分为工具钢、结构钢与特殊用途钢三大类,其中特殊用途钢包括弹簧钢、轴承钢、不锈钢、高强度钢、耐热钢、耐磨钢、模具钢等。特殊钢中种类最多的是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适量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后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如强度、硬度大,可塑性、韧性好,耐磨,耐腐蚀,以及其他许多优良性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钢铁要实现特殊的组织、性能或化学成分,所以在生产制造特钢过程中需要采用复杂的工艺技术,同时对于生产装备的要求变得更高。近年,为提高特钢产品的性能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与能耗,生产企业对技术、工艺流程与设备进行了不断创新,使得产品在质量、尺寸精度、纯洁度等方面取得大幅度提高。特钢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有三种:(1)电路流程:电炉-二次精炼-连铸-轧制。(2)转炉流程: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二次精炼-连铸-轧制。(3)特种冶金:特种冶炼(如真空电弧重熔、等离子熔炼等)-锻造或轧制。随着高端工业的发展,对所需要的金属或合金质量、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特钢正朝着产品高端化、装备大型化、尺寸控制高精度化、流程延长化等方面发展。
特钢的应用遍布各个行业,是工业化的基础材料,同时也决定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发展高度。相对普钢而言,特钢的应用量虽然不大,却支撑了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材料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是新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由于特钢作为钢铁行业的高科技子行业而不断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融合,特钢的传统钢铁属性在减弱,而高科技的新材料属性在日益增强。社会发展需要“高性能、低成本、高精度、易加工、绿色化”等高品质特征的特钢产品。特钢的生产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特殊钢政策及影响
近年我国频繁出台产业发展规划,用于支持我国高精尖新材料的发展,对具有高技术含量且用于高端制造业生产的特钢产品提出了明确发展要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指出到2020年,在高品质特殊钢、先进轻合金材料等领域实现70种以上重点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需求,扩大高强轻合金、特种合金、高品质特殊钢、等规模化应用范围。《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促进特钢品质全面升级,大力推进特钢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钢材以及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业所需的高性能特钢材料,并在特钢技术、特钢品种以及工艺技术三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划。新材料与钢铁产业规划政策不仅促进了特钢行业的发展,还明确了特钢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产业地位。
支持特钢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经济结构优化走向深入,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工作重点,《中国制造2015》等产业规划也彰显我国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的决心,以汽车、能源、工程机械、国防军工、核工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可持续发展,中高端特钢的需求也迎来难得的增长机遇。国家借机推出多项产业政策,包括《“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新材料产业规划,将助力特钢行业有序快速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特殊钢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特殊钢需求
2018年中国汽车年度销量首次下滑,全年销量2808.1万辆,较2017年下滑2.8%,其中乘用车下滑4.1%,商用车增长5.1%。虽然销量下滑,但我国汽车保有量仍较低,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4亿台,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74台,约为美国的1/5,韩国的1/2。因此从人均汽车保有量上来说,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未来汽车需求有望持续放量,汽车行业发展空间仍然较大。此外,发改委近期表示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产品消费的措施,所以预期政策将有效扩大国内市场汽车销量、缓解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钢材是汽车制造的主要原料,占汽车全部原材料的72%-88%。根据数据,汽车用特殊钢占特殊钢总产量的40%,是特殊钢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汽车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各类轴杆等。汽车用特殊钢主要包括优碳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齿轮钢、易切钢、冷镦钢和耐热钢等类型。
我国能源长期以煤炭等石化能源为主,火电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形式,清洁新型能源占比较低,能源结构并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能源消费增速下滑,目前是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最佳时机。“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我国火电发电占比由73%下降至67%,风电、核电发电占比均显著增长,分别由4%增长至10%、由1.19%增长至2.18%,能源结构转型已经取得积极成效。根据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来看,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提高。近两年核电核准开工数不及预期,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国已投运核电机组37台,装机容量3581万千瓦,在建2200.4万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但2017年原定新核准8台目前并没有新核准或新开工机组,我国未来两年核电将投产约3000万千瓦。基于AP1000的自主化“华龙一号”计算得到的三代核电机组单位投资约为1.4万元/千瓦,预计2020年前我国核电投资将达4000亿元左右,清洁能源应用的持续提升有助相应特钢的需求释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放缓压力,未来贸易差额仍将可能拖累我国经济增长。政府多次强调基建稳增长,相关细则和配套措施正积极落实,配合国务院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且多项政策发力促进基建补短板。2018年8-9月集中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及第四季度显著放量的城投债为基建投资提供支撑,历史数据表明基建投资与中长期贷款及城投债净融资相关性较高。根据《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基建重点领域,交通运输将成为明年基建投资重点领域,且发改委近期密集批复多个高铁建设项目。若按世界银行做出的我国高速铁路平均建设成本0.87亿/公里计算,至2020年程我国将新增高速铁路里程1.12万公里,市场规模可达9744亿元人民币;到2025程年,我国将新增高速铁路里程1.62万公里,市场规模约为14094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我国将新增高速铁路里程2.63万公里,市场规模约为22881亿元人民币。基建投资在的增长将显著拉动特钢需求,包括轮钢,高性能弹簧钢,车轴钢,铁路轴承等都将显著受益。
四、中日特殊钢对比
日本粗钢产量在1973年以1.2亿吨见顶,此后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特钢产量1952年仅24万吨,钢材占比4.8%,至粗钢见顶时的1973年,特钢产量约888万吨,占钢材的8.8%。随后日本特钢产量开始了迅猛发展,在1977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钢材占比接近12%,在2007年达到2060万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占比达到19.4%。虽然近十年特钢产量略有下降,但特钢占比不断上升,2017年达到历史最高的21.4%,特钢占比的提升也反映出日本钢铁产业在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转型,从而支撑其高端制造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日本特钢产品种类丰富,其中2018年特殊用途钢占比最高,达到52%,其中高强度钢495万吨,不锈钢262万吨,弹簧钢43万吨;结构钢占比47%,其中机械结构用碳素钢520万吨,合金钢392万吨;工具钢占比仅1%。从产品结构上来看,高端产品占30%,中端产品占49%,低端产品占21%。日本特钢产品主要以中高端产品为主,机械结构碳素钢与高强度钢在特钢子类中产量最高,说明日本特钢产品主要服务于下游高端工程机械,是其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我国自1996年粗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后,粗钢产量不断增长,到2018年已连续22年保持钢产量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但由于特钢产量与质量的限制,所以我国还不能算作世界钢铁强国。我国特钢占比较低,2003年至2018年,我国特钢产量占粗钢产量均不到15%。2014年开始我国特钢比开始下滑,由14.38%下降至12.12%,在2017年回升至13.89%后再次在2018年下滑。日本特钢是在粗钢产量见顶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我国近年粗钢产量基本维持在8亿至9亿吨,如果按照日本2017年21.4%的特钢比,我国2018年应有19864.85万吨特钢产量,而2018年实际特钢产量规模仅有12176.22万吨,存在7688.63万吨产量差。
按照碳素钢为低端特钢,合金钢为中端特钢,高合金钢为高端特钢的标准对我国2018年特钢产品进行分类,我国特钢产品结构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其中,中端产品占比超50%,低端产品占比约40%,而高端产品占比不足10%。与日本高、中、低端产品30%、49%、21%的占比相比,我国低端产品有明显竞争优势,中端产品与日本水平相近,而高端产品与日本存在较大差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