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市货物进出口现状分析
2018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 8531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7.7%。其中,进口 36403.1亿元,增长 8.8%;出口 48913.9 亿元,增长 6.9%。
2018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 64064.29亿元,比上年增长 7.3%。其中,进口 26965.19 亿元,增长 9.2%;出口 37099.10 亿元,增长6.0%。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2018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 34009.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其中,进口 20343.08亿元,增长 6.4%;出口 13666.85 亿元,增长 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为 42.0%。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二、上海市对外贸易区域分布
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 4635.49 亿元,增长 3.3%;出口 2432.99 亿元,增长 4.5%;对美国进口 1935.18 亿元,下降 6.6%;出口 3134.44 亿元,下降 0.4%;对东盟进口 2525.88亿元,下降 4.4%;出口 1696.06 亿元,增长 6.3%;对日本进口 2377.44 亿元,增长 6.8%;出口 1417.74 亿元,增长 8.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建立经贸合作伙伴关系,货物贸易额占全市比重达到 20.6%。
2018年上海市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口和出口金额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对外贸易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三、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2018年,上海市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5597 项,比上年增长 41.7%;合同金额 469.37 亿美元,增长 16.8%。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2018年,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 173 亿美元,增长 1.7%。全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 17.84 亿美元,增长 1.2 倍,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 10.3%;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 154.55 亿美元,下降 4.3%,占比为 89.3%。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沪投资合同金额占全市比重达 10.9%。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 182 个,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 670 家。其中,亚太区总部 88 家;投资性公司 360家;外资研发中心 441 家。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45 家。其中,亚太区总部 18 家;投资性公司 15 家;外资研发中心 15 家。
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年来,先后推进实施了 1.0 版、2.0 版、3.0 版等三个总体方案,按照“三区一堡”的目标要求,大力推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区域经济发展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018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经济指标(亿元)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1、投资环境逐步优化
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经过多轮修订完善,负面清单由 190 条缩减到 45 条,90%左右的国民经济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并且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向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和近 400 个国家级开发区复制推广。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作用逐步发挥。目前,浦东新区企业在新加坡、捷克等30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近 200 个项目,中方投资额达 46.8 亿美元。
2、贸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缩短 78.5%和 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 10%,进出口通关无纸化率达 95.6%。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3.0 版,覆盖 23 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口岸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 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服务企业超过 27 万家,企业申报数据项在船舶申报环节缩减 65%,在货物申报环节缩减 24%,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 20 亿元。
3、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备
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不断拓展,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成为境外融资、结售汇便利化等许多重要金融改革的基础。截至 12 月底,累计开立 FT 账户 13.6万个,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 25518.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3.9%,占全市 35.3%;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支总额 4826 亿元,增长 1.8 倍。
4、政务服务更加高效透明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率先开展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推出可选用名称库,推进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80%企业名称通过网络申报,企业名称核准时间提速 40%。“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已实现全区所有 21 个监管部门和所有 108 个行业领域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