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0后的年轻人步入社会之后,生活开始变得不容易,房子、户籍、工作、婚姻、育儿等问题纷至沓来。
1、升高的发际线
一份“脱发人群调查”显示,中国脱发人群以20到40岁之间为主,30岁左右发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提前了整整20年!
2018双十一网购大数据统计,购买头发护理产品的90后占比已经达到30%,抛开了70后、80后和00后,成为脱发主力军。
2、脱不了的单
越来越多90后人群已步入适婚年龄。调查发现,90后单身人群占比已高达43%,高于39%的80后及15%的70后。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但同时,90后的佛系一代已经习惯了过着用自己的方式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不急于恋爱,更不急于结婚。
《2018单身女性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女性最新理想晚婚年龄为27-30岁,90后中近7成单身女性赞成晚婚。
知乎上有个问题:“第一批90后真的要出家不结婚了吗?”
有个高赞回答:“不是真的出家,也不是真的不婚,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我们谁都不能保证,可以和一个不喜欢的人过一世。这辈子不结婚了,不是真的不结婚,而只是想等到那个人,再结婚。”
3、还不起的“花呗”
同时,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消费观念经过互联网的拓荒,变得更加开放,日常生活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感受。
当下,整个大环境都在鼓吹消费升级,甚至将消费与身份、阶级、智商等等联系在一起,极力推广“消费至上主义”。
当周围的一切都跟“花钱”挂钩的时候,很多人形成这样的消费观,我知道我很穷,但是我看到某种东西就忍不住想买,于是90后年轻人纷纷走上了“剁手”之路。
而此时,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可以满足他们消费欲望的金融工具,只要你的信用良好,几乎只要凭着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在一个借贷平台上借上好几万。
蚂蚁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
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显示,将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花呗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
除了花呗,90后也是信用卡的大户。
截止到2018年,我国信用卡累计发放6.59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约为0.47张。其中90后的持卡占比就已经超过30%,也就是将近1.8亿张。
资料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资料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更让人担忧的是,现在90后已经占据了消费贷款用户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49.31%。
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各种90后因为借贷而陷入深渊的新闻,裸条贷、套路贷、校园贷……
4、回不去的故乡
为了生活,很多90后离开家乡外出就业,其中超过1/5涌入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特别是广州,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常住户籍人口,而北京和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比例分别是1.6:1和1.44:1。但是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使“移民”环境恶化,导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发部分人“逃离”。
一年乃至更早以前,或主动或被动“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家乡等二三线城市的事业挫折特别是“拼爹失败”后,被迫返回北上广。随着内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先单向输出的农民工已经出现显著的回流趋势,珠三角等地越来越频繁的面临“用工荒”。
故乡是每一个人永久的思念,但也是永远都回不去的地方。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父母送上安慰,朋友给与鼓励,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但很快,现实将会把人激醒。由于眼界和观念的不同,你会发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以及人格格不入;如果没有关系,没有后门,你会发现找个理想的工作真的很难;假如你去找工作,你会发现有编制的单位很难进,而没编制的工作又很少。
工作机会少,干事要拼爹,观念不合拍,让不少“逃离北上广”的人身在故乡为异客,自己的逃离之地反倒更觉亲切。于是,很多人带着无限的失望再次回到那个他们内心有些“恐惧”的地方,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