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铝加工行业概述
铝加工是指利用铝材质的塑形,利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将铝锭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铝材,加工方法主要有轧制、挤压、拉伸和锻造等。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所得的产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铝型材和铝板带箔,通过熔铸-挤压工艺生产的铝型材主要充当建筑型材和工业型材;通过热轧-冷轧工艺生产的铝板带箔主要用于生产各类产品所用的铝箔、航空及汽车用的板材、易拉罐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铝型材主要消费领域可划分为建筑领域和工业领域两大类,工业领域又可细分为交通运输、电力、包装、机械制造、耐用消费等领域,其中建筑消费约占34%,交通运输约占21%,电力约占1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铝加工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二、铝加工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铝加工生产企业遍布全国,并形成了以河南、山东、重庆、广东为代表的区域铝加工集群和较完善的加工体系。截至2018年,国内铝加工材产能约5800万吨,产量约4000万吨,分别占全球产能、产量总量的60%和50%左右,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铝材生产大国。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7年我国铝型材主要用于工业领域,2017年我国工业铝型材消费量为2115万吨,同比增长3.47%,工业领域消费的铝型材占整体的66%左右,预计2018年工业铝型材消费量为2242万吨;2017年我国消费的建筑铝型材为1090万吨,同比增长6.45%,建筑领域消费的铝型材占整体的34%,预计2018年建筑铝型材消费量为1155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铝板带消费领域广泛,主要消费领域为五金制品、机器设备、建筑装饰、包装容器、电力电子等领域,2017年,中国铝板带消费量达到1243万吨,同比增长13%,预计2018年铝板带消费量将达到1349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铝箔消费领域广泛,我国铝箔主要用于热交换器、包装、电力电子等领域,以热交换器领域消费为主,热交换器消费铝箔约占整体的36%;其次是包装消费,约占24%;之后是电力电子,约占1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铝加工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1、行业集中度不高
国铝加工企业众多,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数量2000多家,平均每家产量不足2万吨,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除中铝、南山、忠旺等少数企业外,未形成高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铝业集团群。
2、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
我国铝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只是在铝土矿到铝加工材(挤压、轧制)这一工段,没有参与到附加值跟高的铝材深加工阶段。由于涉及到跨界、下游产品分散等客观因素,想将产业链延伸到高利润的精深加工阶段又非常困难。
3、产量超过消费增长,市场供大于求
连续多年的投资建设,在建项目产能逐渐投入量产,而下游市场没能同步扩大,加之宏观经济形势向下,铝加工产品产量增长超过消费需求,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市场供过于求。
4、产品品种少、质量档次不高
我国的铝加工工业尚未形成完整的独立体系,合金品种和加工状态数量少,高质量及特殊用途的产品品种,如高性能大型预拉伸板、高级装饰板、镜面板、飞机蒙皮板、高压电容箔、汽车车身铝板、大型特种型材、大型精密模锻件与高档锻造轮毅、活塞等还不能大批量稳定生产。中、低档产品生产过剩,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档产品短缺,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高速持续发展的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
四、铝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1、新材料、新产品
我国是全球铝材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家,但在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异。如我国铝材生产和消费最大应用领域是建筑业,占比约30%,而美国是交通运输,占比约40%;存在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目前,国内航空级铝厚板、汽车车身用铝板带、高压阳极电子箔等高端铝板带、箔产品需求增速较快;在家具、市政、户外等领域应用逐步扩大,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在高端产品方向和铝材新应用方向上加大研发投入,在专业化、差异化方面下功夫,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
2、车间信息化升级
企业工厂信息化落后造成物料积压、生产效能不高,隐形浪费巨大,企业要实现高效管理就应加快企业车间信息化升级进程。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艺卡片、质检记录、计划调度、设备信息、质量信息的电子化,实现信息、指令自动传递、跟踪、预警,提高订单管理、计划管理的可操作性,缩短物料的周转时间,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生产等,全面提升工厂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3、车间智能化建设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是典型的离散性制造模式,车间智能化建设旨在打通企业生产全部流程,建立从订单到计划、到物流、到产品,从设备到质量、到工艺、到控制等高度集成的集智能物流、智能生产、智能装备、智能维保等为一体的生产管控体系。目前,国内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智能化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鉴于智能化工厂在信息传递、生产计划及物流跟踪、设备效能、生产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国内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之间在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生产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将逐步拉大。建议行业内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在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用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