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榴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榴莲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常让人们爱恨交织:爱者赞其香,将其黄色内瓤形容为一种奶油状蛋羹,带有香葱、糖粉和焦糖奶油的味道。厌者怨其臭,一脸鄙夷地将它的味道比作腐烂的洋葱、松节油和脏兮兮的健身袜。
俗话说:一个榴莲三只鸡。榴莲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价值极高,是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在众多品种的榴莲中,又以马来西亚的猫山王榴莲最为著名,号称“榴莲中的法拉利”。
1、鲜榴莲
泰国因政策利好,在中国市场鲜榴莲市场一家独大。泰国榴莲从2003年起获准直接出口中国,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在2013年达到了最近10年的顶峰,约32万吨,比2009年增长了64%。2014-2015年,鲜榴莲的进口量平稳中略有下降,均接近30万吨。至2017年时,进口榴莲增至31.4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榴莲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生鲜榴莲的口味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但对榴莲衍生品的接受度就要广泛得多。从广东茶楼的榴莲薄饼到乐凯撒的榴莲披萨,从奈雪的茶热卖的欧包“超级榴莲王”到喜茶的“爆果肉榴莲王”,不管是采用鲜榴莲还是冷冻榴莲加工而成,榴莲已经突破了一般生鲜水果的食用制约,对餐饮、食品加工市场深度渗透,迅速风靡全国。
2、冷冻榴莲
冷冻榴莲采用极速冷冻技术,果肉不是并块状,而是把细胞分子变得紧实,便于储存:在食用上比较安全,不存在因果皮破裂而滋生细菌的情况;采用IQF单体冷冻技术加工,用-18℃冷柜运输到中国,保留成熟榴莲的真实口感;储存期长达两年。
泰国榴莲种植的产业化运作已经相对成熟,除了输出鲜榴莲以外,10年前就开始输出冷冻榴莲,早期主要用于食品加工。
马来西亚榴莲因农业传统和存储等原因一直没有出口海外,直到2009年马来西亚农业局研发了榴莲保鲜和储存技术,才开始出口榴莲。2010年,马来西亚榴莲在上海世博会亮相,开始走进中国大众的视野。
从2011年起,马来西亚开始向中国输出冷冻榴莲,每月出口额为110万马币(约173.5万人民币)。2014年,引入冷冻榴莲可追溯系统后,中国对马来西亚冷冻榴莲的需求增长了10%,每月对华出口额为200万马币(约315.5万人民币)。2016年,马来西亚冷冻榴莲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1亿马币(约1.4亿人民币)。
目前,鲜榴莲的接受度比冷冻榴莲更高,因为人们习惯生鲜水果的食用形式,而对冷冻榴莲的包装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从正规渠道来说,冷冻榴莲的品质并不比鲜榴莲差:因运输时间较长和榴莲的特性,鲜榴莲采摘时是七成熟,到消费者手上时刚好成熟;而马来西亚冷冻榴莲是等果实成熟后自然落下,采用极速冷冻技术加工保鲜。且马来西亚的猫山王和苏丹王一直被视为榴莲中的精品,享有盛誉,这对马来西亚冷冻榴莲出口中国进一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过去几年来随着鲜榴莲和榴莲衍生品的盛行,以及马来西亚榴莲促进对华出口的推广,冷冻榴莲的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走正规渠道的冷冻榴莲在中国一年有6亿人民币的市场容量,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攀升。
二、榴莲市场消费特征分析
榴莲的消费者以女性为主,数据显示,榴莲的女性消费者渗透率为0.865%,男性消费者渗透率仅有0.098%。对于经营榴莲产品的商家来说,针对女性群体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划将成为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年龄维度来看,榴莲的消费者主力为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其中,24-30岁的年轻群体的渗透率为0.554%;其次是31-40岁,渗透率为0.248%;排名第三的是18-23岁的年龄层,渗透率为0.224%。因此榴莲的推广和渠道需要考虑年轻消费群体的偏好和消费能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榴莲市场前景展望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预测,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水果消费量都将稳步增长,到2024年,人均消费量将高达93.9千克,市场规模将达3.24万亿元。在消费增长的预期下,榴莲作为特点鲜明的水果,替代性不强,上升空间巨大。
无论是泰国榴莲,还是马来西亚冷冻榴莲,国内市场的容量有增无减。日前马来西亚官方宣布,计划出口中国的冷冻榴莲市场占比从50%增至75%,因中国市场对榴莲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泰国方面也将增大对华出口的榴莲数量,同时鲜切榴莲首次登陆中国,也意味着将有更多泰国榴莲涌入中国市场。展望未来,前景广阔,鲜榴莲、冷冻榴莲和榴莲衍生品市场必将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