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对马化腾、刘强东这两位商界大佬不陌生,他们创造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产品,像微信、京东。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们的背后,有一个一直默默付出的男人。他就是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兼CEO,张磊,一个低调而又神秘的投资大鳄。
他曾是河南驻马店的高考状元,如今是投资圈里赫赫有名的大佬。他深受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从高考状元到创投界大佬,今儿,投资家就来跟你聊一聊,这些年他是如何一步步蜕变的。
不安于现状,敢于打破舒适圈
1972年,张磊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张磊家境不错,爸爸在外贸局上班,妈妈是一名律师。小时候的张磊成绩并不怎么好,中学他才开始认真学习。他那所中学出过特别厉害的一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创始人施一公先生。张磊意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把他当作榜样,开始埋头苦读,很快就成为学霸。后来,以河南驻马店文科高考状元的身份顺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国际金融专业。
毕业后,进入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国企五矿工作。按理说,进入国企,稳定的工作,不错的待遇,很多人就会选择高枕无忧的生活,但张磊不。工作时,他认识了一个美国客户,他了解到,华尔街是众多投资大牛聚集的地方,那里有着更先进的投资理念,要想在投资圈立住脚,就得去美国深造。
1998年,他毅然决然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去耶鲁大学进修金融学。
研究生三年,却只有一年的奖学金,为维持生计,张磊不得不开始寻找实习机会。
据报道,1999年,张磊获得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实习的机会——该办公室掌管着耶鲁大学总额达200亿美元的基金。耶鲁投资基金负责人大卫·史文森看到了张磊的潜质,传授他各种投资技巧,这也让张磊的投资技能快速提高。
工作后,张磊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担任研究员,不斐的收入,让张磊在美国很快过上中产生活。四点半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周末去高尔夫球场打打球,生活简直可以用安逸自在来形容。
但张磊并没有因为眼前的生活就止步不前。2001年年末中国加入WTO,让“嗅觉敏锐”的张磊看到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劲头,中国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随后他就提出“重仓中国”的投资理念,四处路演融资,激情昂扬、干劲十足。
他喜欢足球、冲浪和单板滑雪,从张磊的兴趣爱好里不难发现他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妥妥的一个冒险家。很多人都对他的做法表示不理解,放弃国内顶尖国企的工作,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体面工作也放弃,那是多少人向往的工作呀!他究竟想要什么?回国投资?孵化项目?这条路真的行得通吗?毕竟谁也说不好,之后中国的经济会按照怎样的趋势发展?
2005年,获得耶鲁MBA文凭的张磊说服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交给他2000万美元资金用于投资中国新兴公司,高瓴资本由此创立。
2000万AII-In腾讯,重仓3亿投京东,亲自“操刀”百丽集团
回国后,张磊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项目,腾讯可以说是他投资生涯崛起的一个契机。2005年2000万美元all in投腾讯,“一炮打响”他在创投圈的名气。
当时腾讯的市场估值只有十几亿美元,这让张磊纳闷,体量如此庞大的一个公司,怎么可能只值这些钱。当时,腾讯的用户主要是“三低”(低年龄、低学历、低收)人群,到底能不能覆盖更多用户,这是一个问题和挑战。
后来张磊就跑到义乌的小商品城做地方调研,发现那里每一个摊主的名片上都有手机号、QQ号,后来正好碰到地方的招商办,发现义乌的招商办上也有自己的QQ号。这让张磊坚信QQ的用户深度远不止看到的这样,一定还有更大的市场开拓空间。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后,张磊把从老师那里带来的2000万美金全“押”在腾讯身上。张磊说,“价值投资要对自己通过深入研究做出的判断抱有信心,保持定见。”如果说在投资腾讯的过程真的有赌的成在的话,倒不如说张磊的眼光“独特而深邃”。
在投资腾讯成功后,很多人都问张磊是不是有种赌赢了的感觉?他认为,有赌的成分在,但实际上是他做了大量调研后,内心深处存在的一种信念,这个信念让他一直相信自己的决定。
如今,腾讯的市值,已经从十几亿美元涨到了3800多亿美元。对张磊来说,腾讯只是开始。之后他又投了一系列让人拍手称赞的项目,而京东这个案子的成功,可以说让他“一战成名”。
张磊和刘强东的相识,颇具巧合性,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人大校友会上。那时,刘强东还只是一个拿着项目到处想要融资的普通创业者,一心要打造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然而市场上很多投资人并不看好他的“重资产”商业模式,认为“烧钱费力”,市场空间还不大。而张磊恰好有投资电商领域的计划,正在物色项目,重要的是他看好京东的商业模式。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就有了他们第一次的办公室畅谈。
为什么张磊认可京东这种“重资产”商业模式呢?原来,当时淘宝在市场上已经独占鳌头。它的物流体系、产品供应链已经很完善。他认为,如果继续投资“轻资产”类的电商项目,和淘宝竞争胜算的机会相当渺茫。
当时刘强东的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但张磊很坚决的告诉他:要么接受高瓴资本3个亿美元的投资,要不就不投!
腾讯的成功,张磊手头管理的资金确实多了不少。但张磊作为投资人不会轻易砸钱,他是自己算了笔账的。
他跟刘强东分析,在全国打造京东这个重资产的电商模式,至少需要25亿人民币。这其中包括多少钱建仓库、多少钱建物流中心、多少钱做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美元做实验的成本可能都不够,何况还要做大呢。
张磊认为企业家很多时候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困难。要知道,京东的商业模式,需要“烧钱”打造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如果这笔帐没算明白,说明刘强东根本没看清楚自己要做这个事的困难和挑战,眼光不够长远,那自然也没投资的必要,他要找的是具有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创业者。
刘强东也是个有魄力的人,接受了张磊的3亿美金。这是当时国内早期互联网企业投资中单笔投资量最大的案子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钱多人傻”。
后来,京东的身价从3亿美元也涨到40多亿美元,成功上市,京东也成为张磊投资路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2014年腾讯电商和京东合并,腾讯成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这起大变局的幕后推手正是张磊,所以说张磊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电商格局一点都不为过。
每次提及张磊,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这在收购百丽集团时又得到验证。
2017年,张磊的高瓴资本以531亿港币的金额收购了百丽集团。百丽集团是以鞋业为主的传统企业,深受互联网电商的冲击,“昔日鞋王”渐渐没落。面对质疑和唱衰,张磊在公共场合一有机会就讲为什么买百丽。
在张磊眼中,百丽其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强大、管理完善的零售网络。20,000多家直营店,特别是8万多名一线零售员工,这都是互联网电商不具备的条件,这让张磊感到惊喜和珍贵。
“互联网+电商”确实发展迅速,但并不意味着传统实体产业就会走向没落。他在寻找百丽突破重围的方法,后来担任百丽集团的董事长,张磊说一定要带领百丽“杀出一条血路”。所以他每逢周末就去逛街观察女孩子的脚,在那段时间,他自己都笑称好像有“恋足控”。他不断改进百丽的店铺体验,销售大增,还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
张磊是一个有着超大格局观的人,他认为市场低潮期反而是一个能够发掘优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好时候,他也愿意帮助这样优秀的企业“渡劫”。
张磊是投资家,对于投资的项目,都是亲力亲为。而且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由于深受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影响,他做的投资基本上都是偏中长期的,甚至是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所以他极其重视人才的培养,更加热衷于投资公益事业。
公益路上,张磊的坚持
张磊很少谈赚钱,他更愿意讲价值,讲值得他去做的事情,比如公益教育事业,他认为只有全民受教育程度提升了,科技才能进步的更快,国家才能发展的更好。
2010年,他宣布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捐赠寓意吉利的888万美元,这是该商学院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捐赠款项。
2017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典礼上,张磊向母校捐赠了3亿元人民币,用于长期支持创新型交叉学科的探索和发展。
张磊对公益事业的关注不止于此:给家乡驻马店市的教育领域做了系列捐助,是未来科学大奖的发起人,也是西湖大学的创始捐赠人。
有人在采访中问张磊,以后希望别人怎么评价他?他说,希望自己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有真性情的、热情的、正直的、愿意帮助别人成功的、坚定做自己研究的一个投资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磊是一个有着长远眼光的“大家”;是一个真正懂得“滞后满足”的智者;愿意搭建平台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是一个真正有情怀、有胸襟的投资家。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别老想着短期博弈的事情
十余年过去,高瓴资本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业绩最优秀的基金之一。
张磊的打法多样,在他的投资组合里,既有百度、腾讯、京东、美团点评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有格力、美的、蓝月亮、百济神州这样的传统实体企业。他从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只要他觉得时机成熟,不论早期、中期还是后期的项目都会投资,并长期持有。这也是为什么高瓴资本成立十多年来,只投了百家企业的缘故,能否得到长期回报是张磊做投资选择时特别看重的点。
他的投资理念受到巴菲特的影响,但他认为自己真正的投资哲学源于中国。他有三个哲学观,分别是:“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也就不难解释,张磊在选择项目时,为何不喜欢天女散花、漫天撒网的投资模式,因为他只下重资给看中的公司花。
现在他掌管着400多亿美元规模的基金,而且多次进入胡润富豪排行榜前一百名,投资年化回报率保持在40%左右。我们不知道接下来哪个项目会走进他的世界,但不论哪个项目,一定是他深度思考调研后决定起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