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又要拍电视剧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5月电视剧备案公示,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的《三体》已通过备案,预计今年9月开拍,共24集,制作周期为12个月,共24集。
此消息一出,再次引发网友热议。浏览量1亿的#三体将拍电视剧#话题中,多数网友对此表示担忧,最多的担心是特效不合格、剧集注水,以及是否会和电影《三体》一样,最终无法如期上映。
2014年电影版立项时宣布由张番番导演,冯绍峰、张静初、吴刚组成主演阵容。2015年,片方宣称电影《三体》的拍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转入后期制作,当时公布电影将于2016年上映,海报有着“2016 coming soon”的字样。
2016年跳票之后,制片人曾经声称上映时间不会晚于2017年,后面的故事就是一片空白了,电影项目完全杳无音讯,反而是媒体曾经在2018年初传出亚马逊有意《三体》改编版权的新闻。当时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报道,亚马逊正商谈购买刘慈欣《三体》版权,计划制作三季电视剧,项目总投资高达10亿美元。随后游族声明了版权所属,亚马逊重金打造三体的新闻也成了一阵风刮过再无下文了。
《三体》IP影视改编的遥遥无期一直是书粉心中的痛。在粉丝们追捧《水滴》《我的三体》之类的原创网络作品时,其中显然也包含了对国内《三体》影视化的怨念。
在《三体》将拍电视剧的各种讨论里,网友们表示最担心的是特效制作,他们认为对科幻产业链不成熟的国内市场来说,特效制作依旧是大难题。
从技术层面来说,特效制作有两类,分别是物理特效和视觉特效。其中,物理特效大致包括特效化妆、特殊道具、特殊服装、特殊置景、电控机械生物等。如《流浪地球》中救援部队穿戴的机械制服、太空面罩等道具都属这一类,根据影片量身定做,市面上无法购买的道具。
而视觉特效,则是伴随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的技术,也就是数字特效。如2019年2月上映的《阿丽塔:战斗天使》,主角完全是由特效制作而成。这种人脸和动作捕捉技术,则是在运动物体的关键部位设置跟踪器,由动作捕捉系统捕捉跟踪器位置,再经过计算机处理,然后得到三维空间坐标数据,最后进行应用。而这种动捕技术,在国内还属于起步阶段。
但《三体》视觉化之所以难,不止是技术局限。知乎答主郝星河认为,还有想象力的局限,尤其是对宇宙的物理想象,很多都超越了导演们的认知。
卡梅隆认为,《三体》拍摄电影难度极大:“《三体》如果拍成电影,就要按照六部电影的体量去拍,才能拍出这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而陈忠实也曾为《白鹿原》提过解决方案,舞台和荧幕的时间、空间十分有限,“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也许只能等电视剧了,那个不受时空限制,装不下再续一集嘛。”
同理,《三体》也是如此,电视剧显然是比电影更合适的形式。但增加集数,意味着烧更多的钱。《三体》这种硬科幻内容,实现起来困难,也是最烧钱的,并且市场回报不一定乐观。
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当下围绕科幻电影的消费,无论是从数量和票房,都出现了逐步增长的趋势。2018年,科幻电影的票房整体占比已超过20%,数量已增至年均30部左右。2019年,由于《流浪地球》的带动,中国含“科幻”标签电影的票房,将会首次超过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票房。
中国科幻大片的崛起,背后是中国电影消费的升级。随着中国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喜剧和爱情片已无法满足观众需求,观众期待更高制作水平、更高质量的电影。
2019年1-5月中国电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和观影人次的同比增速均为负,出现2011年来首次下降。2019年1-5月,中国电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累计249.41亿元,同比下降6.35%。
2012-2019年5月我国电影总票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将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节点。根据预测,2019年中国含科幻标签电影的票房,将首次超过进口科幻电影在中国的票房,预计全年国产科幻电影票房占比将达到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