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服饰行业发展现状
2010-2018年全球运动服饰领域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全球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3001.5亿美元,同比增长6.8%,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3165.5亿美元。
2010-2018年全球运动鞋服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中国运动服饰在整体服饰中的占比为12.7%,随着全球运动时尚之风愈演愈烈,消费者对于运动服饰的认识不断刷新,预计2023年中国运动服饰占整体服饰比例将超16%。2018年中国人均运动服饰花费为28.9美元,约为2007年人均花费的三倍多,但仍只为全球人均花费的2/3、日本的1/4、德国的1/5、英国的1/6、美国的1/12,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2018-2023年中国运动服饰在整体服饰中的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运动服饰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运动服饰主力消费人群画像分布
从我国运动服饰主力消费情况来看,目前运动类服装主力消费人群主要为90后未婚男性男性,占比达63%,而女性消费占比仅为37%,明显低于男性。近几年女性健身风潮兴起,未来随着女性在运动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女性在运动服饰上的消费增幅或将远超男性。
购买运动服装消费者性别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消费者群体的日趋年轻化,在运动休闲的风靡下,运动类服装的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除了基础运动场景,在休闲、度假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着运动服。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运动服时,并不单单追求产品的功能性,也会在设计的时尚性、穿着的舒适性等方面有一定要求。据相关调查显示,百搭、符合潮流等需求在消费者购买决定性因素中都排进前五,这与运动本身功能性相关不大。这有力反映出选择款式简单、在多种场合都适合的运动服装渐渐成为趋势,运动休闲市场也在迅速成长中。
运动服装购买决定性因素TOP1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各运动服饰品牌市场关注度分布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体育运动领域,涌现出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如李宁、安踏、匹克、特步、乔丹体育、361度等,这些运动品牌频现各类体育赛场、电视荧屏、户外广告和大众休闲场所,逐渐成为国产知名运动品牌,但与国外相比,我国运动服饰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仍较低。从品牌关注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运动服饰行业前十大品牌合计占比88.3%,品牌头部效应明显,其中耐克市场占比第一,远高于第二、三名,达47.5%,阿迪达斯市场占比14.9%,李宁占比6.5%。
2018年中国运动服饰行业品牌关注Top1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前三大运动服饰品牌Top5关注情况来看,无论是耐克、阿迪达斯还是李宁,鞋子品类的流量占比均远高于其他品类,其中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鞋子品类流量占比均在90%左右,李宁占比相对较低,但也达到了68.1%,高于套装品类约54个百分点。
2018年耐克品类Top5关注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阿迪达斯品类Top5关注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李宁品类Top5关注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运动服饰品牌国际化发展途径分析
1、加快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促进品牌升级转型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个性化诉求越来越强烈,品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面对生产成本上涨、低碳、环保方面的监管标准日趋严格的新趋势,我国运动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是能否成功走向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国际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诉求,我国运动服装企业必须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在面料的舒适性、环保性和辅料的装饰性、产品的流行时尚元素及设计风格等方面,应尽可能同国际接轨,打造中国独有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品位,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溢价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突出东方体育品牌文化,实施差异化市场策略
我国的运动服装的发展历史相对国际知名运动品牌来说还比较短,因此无论在品牌知名度,还是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都无法与相对成熟的国际大品牌相抗衡。我国运动服装品牌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寻找自身与其他知名运动品牌不同之处。我们已经拥有国外运动服装品牌所不具备的原材料成本廉价、劳动力丰富等优势,若能在运动服装品牌文化中加入中国特色文化,差异化自主运动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扩大中国运动服装品牌的影响范围,树立中国运动服装品牌的国际形象。比如耐克就非常注重其产品的文化元素彰显。
3、清晰市场定位,突出品牌个性
进入国际市场,就意味着要面对更激烈的品牌之争。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市场再进入是关键,切勿盲目扩张。对于我国运动服装企业来说,必须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运筹运动品牌的发展战略,即要正确分析市场生存环境,明确自身品牌定位。我国的运动服装品牌普遍存在品牌定位模糊、定位不足等缺陷。例如,作为我国运动品牌龙头的“李宁”,在品牌创建的最初12年间,除了上世纪90年代的急速膨胀期外,“李宁”一直未能突破成长上限,导致营业额停滞不前,库存积压。在2010年,李宁也曾尝试重塑品牌,试图通过品牌的重塑吸引更年轻的消费群体,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并且也致使其在30岁-40岁年龄段的细分市场上也失去了部分潜在优势,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品牌定位不清。
4、拓展和整合销售渠道,助力品牌海外扩张
我国的大多数运动服装品牌如李宁、安踏、匹克、361度、特步、乔丹等虽已步入国际市场,但与国际知名运动服装品牌相比,这些品牌在海外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小。除了李宁和匹克两家公司在海外的影响力比较大,其他的品牌只是在国内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2014年,李宁、安踏和361度的海外销售额占比仅为3%、1.2%和1.0%。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运动服装企业普遍持有“品牌先行,渠道在后”的思维模式,造成其在目标市场上的销售店铺较少,市场覆盖率较低。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品牌国际化,我国运动服装品牌应努力在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品牌销售渠道的创建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可以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收购有海外销售渠道资源和丰富市场经验的国际品牌、建立海外旗舰店和直营店、或通过行业合作,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跨境电商等,使销售渠道多样化。